厦大一项科研成果刷屏了!但有个让人痛心的消息......

2021
10/25

+
分享
评论
福建卫生报
A-
A+

研究团队介绍,该发现暗示了早期癌变起始中的癌细胞汲取葡萄糖后,可能更多是以糖原储能的方式在细胞内存储起来。


近日,来自厦门大学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刷屏了。


 

厦门大学研究人员21日在国际期刊《细胞》发表论文,揭示了临床中糖原累积导致肝肿大与肝癌的致病机理,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糖原是人体内葡萄糖的一种储存形式,是由大量单糖分子聚合形成的细胞内最大可溶的超大分子。研究人员通过构建多种小鼠肝癌模型,分析早期阶段的肝脏组织并结合肝癌的临床样本,发现在肝脏早期肿瘤病灶及小肿瘤中普遍存在糖原过度累积的现象。


 

研究团队介绍,该发现暗示了早期癌变起始中的癌细胞汲取葡萄糖后,可能更多是以糖原储能的方式在细胞内存储起来,而不是以无氧糖酵解形式代谢分解葡萄糖,从而改变了对肿瘤代谢已有的认知。进一步研究发现,糖原除了营养能量储存功能外,过多糖原累积还会发生液-液相分离。累积的糖原相分离会造成重要抑癌的Hippo信号通路失活,激活下游原癌蛋白YAP,从而驱动肿瘤的起始。


 

论文通讯作者、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大旺说:“现有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技术有限,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的晚期阶段。我们这次不仅发现了早期肝癌会有糖原积累的现象,还发现了糖原相分离造成抑癌的Hippo信号通路的失活导致肝肿大和肝癌的分子机制,这为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人类对早期肿瘤起始及其如何演变为恶性肿瘤的过程知之甚少,因此,发现与鉴定肿瘤早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厦门大学发布的相关文章中,网友注意到这样一段话: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刘清许、李佳薪、张炜极、肖琛及博士后张世浩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周大旺与陈兰芬教授。”


 

“本工作的第一作者刘清许同学因白血病不幸于2020年6月11日离世,他生前向红十字会登记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厦门大学医学院,用于教学与科研工作。本项研究工作起始与多个重要发现均由刘清许同学承担完成向刘清许同学致敬。”


 

网友纷纷在评论区向他致敬:“看到学校发了Cell,本应该是开心的,但是读到最后内心却不免有些沉重。”



一路走好!致敬!





来源: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厦门大学等


辑:兜兜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葡萄糖,科研,刷屏,致敬,抑癌,累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