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关于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10个答疑解惑

2021-10-22 08:59

未来,疾病的治疗必将是多方法联用,要求多方法间的有机协调。基于个体的定制化疗法,需要科学家和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循证医学)。未来的医疗领域,必将是百花争鸣的繁荣态势。

  ▉ 1:什么是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 BsAb)?   

图源:https://www.contexttherapeutics.com/claudin6  

双特异性抗体,即可先后(sequential)或同时(simultaneous)靶向2个独立抗原antigen或表位epitope的抗体。形象的比喻,它更像一座连接2个抗原(表位)的桥梁。

▉ 2: 双特异性抗体有什么用途?

图源:《Taking up Cancer Immunotherapy Challenges:Bispecifific Antibodies, the Path Forward?》  

它可以用于感染性疾病,血液性疾病和癌症治疗。目前开展的临床试验中,85%用于癌症治疗

▉ 3: 双特异性抗体如何分类?

 

图源:《Recent advances of bispecific antibodies insolid tumors  

图源:https://www.kymab.com/technology/bispecific-antibodies/

▉ 4:抗肿瘤双特异性抗体设计趋势?

目前开展的临床试验,超过50%的双抗为细胞桥连型。肿瘤端识别TAA(肿瘤相关抗原),免疫细胞端选择CD3(识别T细胞)CD16(识别NK细胞)


附:TAATSA(肿瘤特异抗原)区别——TAA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表达,只是在肿瘤细胞占优势。TSA则仅在肿瘤细胞表达,正常细胞不表达。

图源:《The state of the art of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treating human malignancies》

▉ 5:抗肿瘤双抗临床现状?

双抗的概念1964年提出,由于大量基础研究和制造问题,直到2014年,第一款双抗才获批上市。2014年后,临床试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年增长率达20.44%。在2010年至2020的临床试验中,针对实体瘤(170/308)和血液瘤(138/308的临床试验数量相当,但实体瘤项目多处于临床III期阶段

图源:《The state of the art of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treating human malignancies》

▉ 6:血液瘤治疗靶点和作用方式?

图源:《Bispecific Antibodies in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包括CD19、CD20、BCMA、CD123和CD33等。其中(73/138)超过50%属于CD19靶点细胞桥连双抗。CD20、BCMA、CD123阵营包揽了血液瘤临床试验的25%。129/133免疫细胞端指向T细胞(CD3),4/133免疫细胞端指向NK细胞(CD30和CD16),5/138为抗原交联双抗

图源:《The state of the art of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treating human malignancies》

▉ 7:实体瘤治疗靶点和作用方式?

图源:《The state of the art of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treating human malignancies》

新确诊肿瘤案例中90%为实体瘤,但可选择药物却很少。这与实体瘤特征有关:肿瘤细胞高度异质性,新生抗原水平低,而且存在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作用

与血液瘤相比,实体瘤双抗涉及更多靶点与作用方式。细胞桥连和抗原交联方法依旧采用,但后者占该两项的75%99/135)。迄今为止,尚未有针对实体瘤的双抗获批上市

▉ 8:BiTE、DART、TRBA都是什么?区别是什么?

BiTE(Bispecific T-cell engagers)和DART(Dual-affinity re-targeting antibody)都属于TRBA(T-cell-redirecting bispecific antibody)。TRBA是指前述只靶向T细胞的细胞桥连型双抗。BiTE由2个抗体scFv通过linker连接,DART将2个抗体scFv通过二硫键连接,从而提高其稳定性,可以说,DART是BiTE的“升级版”

▉ 9:双抗应用的缺点?

同其他免疫疗法类似,双抗存在毒性和耐药性。

毒性反应中以 CRS(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最为严重。IL-6、IL-10、TNF-α和 IFN-γ是 CRS 患者血清中持续升高的常见细胞因子。CRS 临床管理不断发展,为了治疗血清中 IL-6 升高,IL-6 抗体 (Siltuximab)和 IL-6R 抗体 (Tocilizumab)已用于严重 CRS 治疗。当这两种药物无效时,TNF-α阻断剂会显现一定效果。通过减少细胞数量,降低用药剂量,糖皮质激素提前给药也可作为 CRS 的预防方案。联合治疗可能会增加 CRS 严重程度,提示临床毒性管理任务的艰巨。

靶点丢失免疫反应不足免疫检查点上调同样使双抗表现耐药性

▉ 10:双抗药物的市场概貌?

图源:粤开证券研究院

目前,全球市场共有3款上市双抗药物,分别是Trion Pharma的Removab (catumaxomab)安进的Blincyto (Blinatumomab)罗氏的Hemlibra (Emicizumab)。其中,仅有Hemlibra进入国内市场。Removab是首款获批上市的双抗药物,但由于副作用问题已经退市(2009年上市,2017年退市)。现阶段全球市场仅有Blincyto与Hemlibra可使用

Hemlibra主要用于治疗血友病,在疗效、半衰期、给药便利性等方面优势明显,2020年其销售规模远超Blincyto(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图源:《Bispecific antibodies: a mechanistic review of the pipeline》

目前,国外双抗药物研发企业主要有罗氏、安进、默克、强生等;国内主要有康宁杰瑞、康方生物、武汉友芝友、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四川百利等。我国双抗药物企业中,康方生物研发的药物数量最多康宁杰瑞进展最快,已有一款药物进入临床三期。

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临床及临床前阶段的双抗药物有200余款,其中中国有60余款。在我国60余款双抗药物中,44%左右处于临床阶段,但仅有一款处于临床三期(康宁杰瑞)。不难看出,我国双抗药物行业进展较国外而言,速度较慢。在这200余款双抗药物中,肿瘤治疗药物占据主导地位(约80%),其他疾病方面研发较少。

图源:港股IPO咖啡馆的雪球专栏(左)  康方生物医药公司官网(右)

未来,疾病的治疗必将是多方法联用,要求多方法间的有机协调。基于个体的定制化疗法,需要科学家和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循证医学)。未来的医疗领域,必将是百花争鸣的繁荣态势。


参考文献:

1. T cell-engaging therapies - BiTEs and beyond. Nat Rev Clin Oncol. 2020 Jul;17(7):418-434

2.The state of the art of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 treating human malignancies.EMBO Molecular Medicine.2021; 13: e14291

推文用于传递知识,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医药速览。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至其他平台。

有问题可发邮件至yong_wang@pku.edu.cn获取更多信息。

©2021 医药速览 保留所有权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细胞,药物,抗体,免疫,实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