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12b是一种基于 CRISPR 系统的核酸酶,相比Cas9,Cas12b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效率,可用于在细胞中敲除和/或敲入基因。
撰文 | 王聪
2021年 10月19日,干细胞治疗公司 Sana Biotechnology 宣布与碱基编辑公司 Beam Therapeutics 达成合作,获得 Beam 的 CRISPR-Cas12b 核酸酶系统的非独家商业权利,用于体外工程化细胞治疗项目。 在这项合作中,Sana将向Beam支付5000万美元预付款。Beam有资格获得后续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产品的特许权使用费。
Cas12b是一种基于 CRISPR 系统的核酸酶,相比Cas9,Cas12b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效率,可用于在细胞中敲除和/或敲入基因。Cas12b系统由 张锋 团队开发和改造。 根据协议,Beam授予Sana将其Cas12b系统用于某些同种异体T细胞和干细胞衍生工程化细胞的非独家权利,但该授权不包括使用Cas12b进行碱基编辑。 对于这项合作,San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Steve Harr 博士表示,基因编辑技术是将工程化细胞开发为药物的关键组成部分,Cas12b的高特异性和效率使其对Sana的同种异体T细胞以及基因编辑多能干细胞具有吸引力,基于这一合作,Sana计划将Cas12b基因编辑技术整合到多个候选项目中,最早将于2022年递交第一个IND申请。
Beam Therapeutics 于2018年5月由 刘如谦 、 张锋 、 J. Keith Joung 三位基因编辑领域权威专家联合创立,并于2020年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超过60亿美元。
张锋(左)、刘如谦(中)、J. Keith Joung(右) Beam 主要依赖于刘如谦等人开发的 单碱基编辑技术 ,在无需造成DNA双链断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单个碱基的精确修改,因此被认为比CRISPR-Cas9更具安全性。此外Beam还拥有张锋开发的Cas12b系统和部分RNA编辑系统的独家授权。 Beam的研发方向 Beam 基于单碱基编辑技术,通过重写基因组中的单个碱基,在目标DNA序列上产生精确的可预测和有效的基因修饰。目前,碱基编辑器可以提供多种基因编辑效果,从而进行治疗性基因干预,包括:纠正引起疾病的点突变 (Gene Correction) ,修改基因以产生保护性突变 (Gene Modification) ,激活基因表达 (Gene Activation) ,沉默基因表达 (Gene Silencing) ,多重编辑 (Multiplex Editing) 。
Beam的递送方式 Beam 目前正在研发的基因治疗递送策略包括: 电穿孔 、 非病毒载体 (主要是LNP)和 病毒载体 (主要是AAV)三种。 没有单一一种递送技术能够以相同的效率将药物输送到不同的靶器官。因此,Beam的计划使用电穿孔技术进行体外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递送 (例如治疗地中海贫血症等血液性疾病) ,使用LNP进行肝脏和其他器官的体内递送,使用AAV进行眼睛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递送。 Beam的研发管线 目前,Beam的研发管线按照递送技术,可分为电穿孔、LNP、AAV载体三类。 其中,电穿孔技术用于血液疾病的肿瘤治疗,基于电穿孔技术的治疗镰状细胞病和β-地中海贫血的进展最快,已进行临床试验申报。 LNP 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包括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积症1a型等。 AAV技术主要用在眼科疾病的治疗,包括Stargardt病 (也叫眼底黄色斑点症,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见于近亲结婚的后代) 等。
Sana 是由前Juno Therapeutics公司的几位联合创始人,和在细胞生物学、基因疗法、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领导的明星细胞疗法公司。在体内疗法方面,Sana期望使用其细胞编辑平台,治疗由于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病。其关键在于将细胞进行各种精准的基因编辑,并将这些细胞以任意载量送入人体内的任意一个部位。而在体外疗法方面,Sana希望能将干细胞分化成临床上所需要的各种细胞类型,用来替换体内的受损细胞,从而改变许多疾病的治疗。 Sana的研发管线分为2个大方向,分别是体内细胞工程、体外细胞工程。治疗方向包括肿瘤、罕见遗传病、糖尿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力衰竭等。 体内细胞工程
体外细胞工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