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骨质疏松日|关于骨质疏松的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第24个“国际骨质疏松日”。
今年的主题为
“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
辣么,
骨质疏松到底是咋回事儿?
补钙存在哪些误区?
中国医大一院
骨科杨茂伟教授
和您说说。
骨质疏松症是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高发于绝经后妇女、老年人群,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且治疗成本较大。
1、骨质疏松症最常见表现为疼痛
严重骨痛、周身不适可影响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
2、骨质疏松最常见并发症是骨折
骨质疏松症会增加骨折的发生率,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同时骨折可能会造成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3、骨质疏松的发生往往悄无声息
多数人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症状,但随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已经达50%以上,治疗难度和成本均升高。
1、补钙是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
人体内约99%的钙储存在骨骼,保证着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维持它的健康。
此外,骨骼还通过成骨作用和溶骨作用的平衡,维持着人体内部钙的动态平衡,而造成骨质疏松的很大原因是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钙的大量流失。
因此,补钙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营养学会的推荐钙摄入量为成人每日800mg钙,其中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因为流失量加大,日需1000mg钙,骨质疏松患者更应重视钙的补充。
2、日常生活中如何补钙?
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通过饮食补钙。例如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类,虾皮等补充。
此外,蔬菜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能调节体内酸碱平衡,进而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对于存在吸收障碍或者无法通过食物获取足够的钙质的人群来说,可选择餐后科学服用钙片补充钙质。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通过科学运动,多晒太阳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也能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补钙还需注意血钙浓度,盲目补钙会导致超量补钙的现象,会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肠道应激症状,长期超量服用钙剂还可能出现高钙血症,甚至形成结石。
钙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服用钙片的同时,应适量口服维生素D制剂,或是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否则,钙吸收率低,补钙效果很差。
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而且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市面上有多种形式的补钙产品,应当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含溶解度大、肠道吸收率高、生物利用度好、经济的钙剂。
具体治疗方案则需要根据相关检查,由医生确定。
很多人认为补钙必须要在特殊的时间吃才能够有疗效,说法多种多样。
实际上,应当根据具体的钙剂来讨论,如常见的碳酸钙在饭后服用效果较好,而葡萄糖酸钙等有机钙对时间则没有特定限制。
最后,
如有可导致骨质疏松的
不良习惯应积极纠正,
同时也不要讳疾忌医,
有骨质疏松高危风险
也不要紧张,
及时到医院咨询专科医生,
采取进一步的治疗,
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供稿:骨科 杨茂伟
图片源自网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