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融资6轮,心擎医疗也在红杉、鼎晖、北极光创投等资本的加持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时隔两个月,红杉在同一赛道又领投一笔,投向了80后苏大女教授!
据心擎医疗官方微信号消息,10月18日,苏州体外人工心脏装置研发商——心擎医疗宣布完成近5亿元C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鼎晖VGC(“鼎晖创新与成长基金”)及千骥资本跟投。
一直以来,由于心脏供体紧缺,人工心因为技术壁垒高,也被誉为心血管行业的“皇冠上的明珠”。成立于2017年,苏州心擎医疗从零开始用时不到4年,不仅推出了介入式人工心脏、体外人工心脏、新一代便携式ECMO、离体心脏温血转运平台等4条产品线,成为心衰赛道发展最快、产品线最全的公司之一。
而在其背后,则站着一位80后女掌门人——徐博翎!她是英国剑桥、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双料博士”,也在2013年受聘苏州大学教授。
作为一位“台商二代”,她曾亲眼见证过父亲白手起家的艰辛,并表示:“但凡有选择,我不会创业”,但明知创业不是坦途,徐博翎却仍要转身办企业,只为做出“人工心”、挽救本不该逝去的生命。
“人工心脏是个非常小众的赛道,但当你感受到你在为生命服务时,就会充满使命感。”据武汉日报报道,其带领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已在多位患者身上得到成功应用。
一顿下午茶喝出
“台商二代”与“人工心”的缘分
祖籍江苏盐城,今年38岁的徐博翎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市。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在台湾靠制作工业缝纫的电机系统创业起家。
回忆起父辈创业,徐博翎总言艰辛居多。“我和妹妹晚上入睡的时候,爸爸还没有回家,早上醒来时,爸爸又出门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陆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她的父亲也把事业转移至上海、苏州。创业的同时,父亲也没有疏忽对徐博翎的教育培养。自徐博翎上初中起,她每年的寒暑假基本上都是在上海、苏州度过的。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她也透露“不是游玩,而是到父亲工厂打工,并且得从最基层做起。”
从摆弄电路板,焊接电子元件,再到帮父亲画设计图、写代码,徐博翎坦言自己其实对此并不“感冒”,甚至还有些抵触。但那时她文科好,理科薄弱,为了补“短板”,就考入了台湾成功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她对机器人产生兴趣就赴美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硕士,随后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的电机工程专业读博。
在剑桥,徐博翎的科研项目便是超小型介入式人工心脏研发。某天,当她的导师和一位临床医生喝下午茶时,聊着聊着,突然碰撞出一个灵感:“若是在心衰患者早期植入超小型人工心脏,能不能遏制心衰的进程呢?”
徐博翎 图源:创业邦
随即,导师便将这一“喝”出来的灵感交给了徐博翎来做。在剑桥,她完成了超小型人工心脏原部件设计、驱动控制、系统仿真等“前期”工作。后来又因学术交流,她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完成超小型人工心脏系统验证、临床评价等“后期”工作。
这也就代表着,徐博翎在两所高校拿下“双料博士”的同时,也把人工心脏“全流程”都做了一遍。2014年,她获得了全球最大的人工脏器协会——美国人工脏器协会颁发的“Nose国际学者奖”,成为十年来唯一获奖的中国人。
随着定居在上海的父母年事渐高,徐博翎在2013年决定回国。
观察当时国内的行业情况,她曾说:“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包含心、肺、肾、肝等各个领域,当时国内很多医疗器械企业都在起步阶段,高端的产品仍以进口为主,因此,我们也想不断尝试实现零的突破,同时,国内整个产业的心态是希望向国际前沿迈进,比肩甚至超越国际水平。”
考虑到苏州离上海很近,徐博翎选择接受邀请,成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不过,那时的她还只想安心当一名老师,真正创业确实被“牢骚”逼出来的。
“国内生命支持高端医疗设备需求巨大,但能自产的厂家太少了!”在苏大任教授期间,她在参加各类人工器官尤其是人工心脏的学术会议时,总能听到各大医院临床医生抱怨。
听了好几年,终于受不了了的徐博翎决心创业:“他们的‘牢骚’是痛点,我又有储备,为何不试试让我的技术变成产品,真正为临床服务,发挥最大的价值呢?”
而作为一位台商二代,徐博翎也清楚认识到80后创业与父辈的不同,“我们这一代人的思维可能更具创造性,大部分创业者都拥有国际化教育背景,对市场的嗅觉也更敏锐。”在苏州,和徐博翎一样选择来大陆打拼的台商二代不在少数,这与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2017年,看好苏州高新区——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汇集200多家国内外医疗器械创新型企业和行业龙头”浓厚的产业范围,徐博翎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落地于此。
为实验献身的实验羊“牛迪”的成功后继者羊 图片来源:创业邦
从零开始,做一款技术壁垒极高的体外人工心脏,其实并不容易。回忆在动物试验阶段,试验羊“牛迪”通过手术成功安装了体外人工心脏,但因为不慎一脚踩到血管,把血管从身体里面拔出来了,失血过多,没多久就死掉了。
“团队当中,好多人当场就哭了。”但问题发生之后,徐博翎还是顶住了压力,带领团队把动物实验整体护理方案重新做了完善,也逐渐锻炼出了一颗面对困难的“强心脏”。
心擎医疗造出“国内首个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
心脏供体的紧缺,常使心脏移植患者陷入渺茫的等待期,犹如面对前途未卜的大海。因此,人工心脏便是渡海的一叶扁舟,成为无数科学家为之攻坚的方向。
而就在两月前,红杉也在同一赛道领投一位60后博士。同样是教授背景、同为苏州企业,不同的是前者专注研发“小到足以放入人体胸腔的磁悬浮人工心脏”,心擎医疗则注重打造了“国内首个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
这就好比人体的一个“泵”,当心脏“动力不足”的时候,就通过额外的泵来维持人体器官、血液等循环代谢,从而实现中短期的生命支持,为患者及医生争取时间、空间进行治疗。
据武汉日报报道,今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董念国主任团队曾为一位31岁的女性心衰患者施行了“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辅助手术”,使其平安度过12天,等到了心脏供体。
患者程女士手握“蜗牛泵”,犹如注入“心”动能
形如苹果大小、内有齿轮装置,中心包裹着磁悬浮装置,转速每分钟可达4000转至6000转。这个血泵被形象地称作“蜗牛泵”,正是由该院和苏州心擎医疗合作研发而成。“创伤小、恢复快、价格合理。让暂时无法适配到供心的患者等得了,用得起。”董念国教授对这颗“人工心脏”的实用性给予了肯定。
4年融资6轮,心擎医疗也在红杉、鼎晖、北极光创投等资本的加持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如今,其已推出了介入式人工心脏、体外人工心脏、新一代便携式ECMO、离体心脏温血转运平台等4条产品线。
而谈及C轮领投心擎医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杨云霞也表示:“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生命的疾病,迄今为止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心擎自成立的短短四年里,就以心衰为起点,逐步构建一个多器官多系统的生命支持平台,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创业从来都是充满荆棘和自我挑战,但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这种幸福并非是单纯的快乐、耀眼、纯粹,而是一种复杂、立体的人生体验。”徐博翎如是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