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解除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的压迫,是目前有望从病因入手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对着别人“挤眉弄眼”、“龇牙咧嘴”往往被视作不礼貌的表现。但对于一些人来说,有如此夸张的表情却“情非得已”,这是由于患上了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面肌痉挛。
疾病进展缓慢 终可严重影响生活
面肌痉挛(Facial Spasm,FS)又常被称为“面部抽搐”,故而大家也常通俗地称呼这种疾病为“面抽”,是一种缓慢进展的周围神经疾病。
由于其主要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抽搐为特点,多局限于单侧,故又称为半面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该疾病好发于中年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
▲面肌痉挛发作时,患者表情怪异
沈建康教授表示,面肌痉挛发作的临床表现是以单侧面部的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等,即患者可表现出“挤眉弄眼”、“龇牙咧嘴”等怪异的表情。
根据《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症状从眼睑开始,并逐渐向下发展累及面颊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亦有少数面肌痉挛患者的痉挛从下部面肌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最后累及眼睑及额肌。这种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
临床上,专科医生通常采用Cohen痉挛强度分级评价,将面肌痉挛的严重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
0级:无痉挛;
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
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
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
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患者因不能持续睁眼而无法看书,出现面部疼痛等。少数病患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可见,随着疾病不断进展,面肌痉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社交困扰和沉重的精神压力,还可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危害。
面肌痉挛病因比较明确,大多数(80%~90%)患者是由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还有部分患者可能由肿瘤、炎症或面神经炎等引起。
沈教授指出,一些患者在起病初期认为,患上面肌痉挛虽然有碍“面子”,但实际影响并不大,未予以足够重视,也未积极就医治疗。
事实上,面肌痉挛几乎无法自愈,且症状会缓慢进展,持续加重。因此,一旦确诊切莫抱有侥幸心理,应当理性对待,根据专业医师的建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