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宇航员在太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2021-10-17 19:03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宇航员在太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宇航员在太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天津大学泰达医院  李青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今天上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72301634426756579

宇航员进入和地球环境完全不同的外太空,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即使之前都经过了高强度的模拟训练,宇航员们都具备了强硬的身体和心理准备,但进入太空后仍面临巨大的负担。这些身体变化,看完都会让人觉得心疼。

71541634426757533

太空与地球最大的不同是失重、太空辐射和没有昼夜节律的变化,这些不同都会给身体造成巨大的压力。

一、心血管系统

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44381634426757867

水往低处走。在地球上,下肢的血液能逆流回到心脏,要依靠肌肉的收缩、静脉的张力以及心脏“泵”的作用。但在太空失重情况下,心脏和血管就会发生完全不同的变化。

主要变化是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室肌细胞因心脏的负担减小而有所萎缩。

重返地球时,航天员的心血管功能无法迅速恢复。受地球重力环境的影响,宇航员站立时血液回流到心脏的能力较差,易出现低血压、晕厥现象。

在失重状态下,人体的血液会流向上半身,头颈部充血。同时,位置较低的肾脏血液灌注相对减少,尿量也随之减少,所以会出现面部水肿的现象,给人感觉宇航员进入太空后怎么变“胖”了。

此外,在太空生活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动脉硬化现象。研究发现,一些在空间站生活半年的宇航员,其动脉硬化程度相当于在地面的10~20年。幸运的是,当重返地球后,动脉硬化程度随时间推移和疗养进度逐渐缓解,几个月后就可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二、骨骼、肌肉系统

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70171634426758442

在地球上,那些维持姿势的肌肉到了太空后便被“下岗”,加上在太空中由于缺乏运动,所以宇航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萎缩。

一项研究发现,在空间站长期飞行之后,宇航员平均肌力下降了8%~17%,男性和女性同样受到影响。另有数据表明,在太空生活110~237天之后,宇航员的肌肉力量损失30%左右。

为对抗肌肉萎缩,如今空间站都为宇航员们提供了健身器材,如太空单车、太空跑步机等,有些国家还规定宇航员进入太空后每天要锻炼2个小时,我国的空间站也开辟出专门的锻炼区,帮助宇航员维持肌肉和体重。

不过,即使如此,太空中肌肉萎缩现象仍难以避免,肌肉退化也会发生。

在地球上,重力和肌肉力量的刺激可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在太空中因为失重和肌肉萎缩,骨骼失去了刺激会出现骨质疏松。研究表明,经过16~28周的航天飞行后,宇航员的骨质流失3.5%,其中97%是承重的骨骼,比如骨盆和下肢骨骼。

目前已有许多措施尝试用来对抗空间飞行中的骨丢失,比如保证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骨相关营养物质的摄入,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对于空间飞行的宇航员来说也无明显疗效,目前新的有效药物正在研发中。

幸好这个过程是可逆的,重返地球后一般经过2~3年的康复,骨密度基本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不过,太空中骨骼、肌肉的变化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众所周知,人到成年后会停止长高,但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骨骼却能够“伸长”,身高也会增长。

研究发现,宇航员在太空中身体大约长高2.5cm。只是重返地球后,受重力的影响,身高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三、神经系统

头痛,颅压增高,视觉损害。

太空中失重环境下会出现颅内压升高,表现为头痛,据统计,70%以上的宇航员在太空中都发生头痛。

此外,颅内压升高还会导致眼压升高、视力模糊等视觉损害现象。

不过,在返回地球系统休整后,大多数宇航员的视觉改变可恢复,颅内压也可恢复正常。

四、消化系统

胃肠道功能紊乱。

失重状态下胃肠道动力下降,昼夜节律的改变使消化道激素的分泌紊乱,太空环境下肠道菌群失调,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彻底改变了肠道的“工作环境”,会引起腹胀、腹泻、营养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

重返地球后,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康复,肠道微生态环境会逐渐恢复平衡。

五、基因突变

还未得到证实。

太空中的辐射非常强。研究表明,宇航员在空间站所遭受的辐射量是在地球的80倍,比核反应堆附近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还要高。

理论上,这么强烈的辐射会导致基因突变。不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穿着特殊的太空服,加固生活区外壳,设置空间站在太阳风暴期间的“安全屋”等,在太阳风暴期间“不外出”等措施来解决。目前还未发现宇航员永久的基因突变现象。

DNA链末端有一个东西叫“端粒”。已经证实,端粒越长,细胞的生命越长,人的寿命也越长。反之,端粒越短,寿命越短。

美国宇航局曾对双胞胎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和马克·凯利进行针对性研究,发现他们的端粒长度在太空期间平均延长了14.5%,但返回地球后48小时内端粒便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科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身体中有足够多的细胞有“记忆”,重返地球后会自我调整到原来的状态。

作为普通人,我们真的无法想象航天员们在落地后回答的“感觉良好”背后,是多少的煎熬、艰辛和奉献。

83541634426758838

谨以此文,致敬中国航天!

向每一位伟大的航天英雄致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宇航员,太空,地球,肌肉,失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