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的C-多糖结合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正常情况下CRP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 正常健康人的CRP值非常低,90%的正常人<3mg/L,99%的正常人CRP<1...
C反应蛋白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的C-多糖结合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正常情况下CRP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 正常健康人的CRP值非常低,90%的正常人<3mg/L,99%的正常人CRP<10mg/L,其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无特异性,但其浓度上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CRP感染后4 h~6 h开始增高,24 h~48 h达到高峰,峰值可为正常值的100~1000倍,在感染消除后其含量急剧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因此,它可以对病情及抗生素疗效进行监测,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 诊断与鉴别诊断细菌或病毒感染
CRP为 10~50 mg/L,表示轻度炎症
CRP > 50mg/L,基本确定有细菌性感染存在
CRP > 100 mg/L,表示严重的疾病过程并常表示细菌感染的存在
败血症时CRP浓度多在148mg/L以上,是败血症的灵敏指标
重症细菌感染时,CRP可达150-350mg/L
即使是反应低下、常规检查正常的患者,CRP亦随感染加重而升高,感染控制后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
大多数病毒感染的患者,CRP<2-4mg/L
极少数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例外,这些病毒感染时CRP明显升高
病毒感染症状严重,广泛地破坏正常组织可触发CRP的产生
手足口病时, CRP较基线水平升高,神经源性肺水肿阶段,CRP并无明显升高,这表明手足口病时,机体应激炎症反应过程并不剧烈
肺炎CRP变化:
• 细菌性肺炎,CRP 大幅度增高,可>200 mg/ L
CRP高,有发热以及呼吸道症状,应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 病毒性肺炎,CRP 水平低,但腺病毒肺炎,可CRP升高
抗生素治疗后,CRP降低不明显
• 连续测定CRP 更有价值,病毒性肺炎,CRP逐渐升高,
提示合并细菌感染
• 连续监测CRP ,水平逐渐下降, 是治疗效果满意,
药物敏感的指标
• 支原体肺炎,CRP可以增高,当>30mg/ L
伴肺部大片状阴影,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
二.辅助诊断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不成熟 ,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缺乏特异性表现,常常不会象年长儿那样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支持感染的指标。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需要时间较长,并且阳性率低,因此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受到限制。新生儿CRP是胎儿期自身产生的,分娩使CRP应激性升高,生后3天内测CRP无特异性。大多数细菌感染的新生儿CRP在一定时期内均有升高。CRP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一种手段.CRP的升高亦可出现于非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如胎粪吸入、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三.监控病情变化及术后感染
当手术后伴有细菌感染,高值CRP会持续存在,连续定量测定CRP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理想的情况是:术后2~3天CRP:250~350 mg/ L;术后5~7天CRP:<30 mg/ L
四.观察抗生素应用疗效
系列测定CRP,可用于治疗监测
根据CRP水平的变化来决定抗炎药物的剂量
在CRP下降至正常时,结束抗菌素治疗
在缺少病原学诊断时,作为抗生素治疗的指征
CRP可作为细菌感染停用抗生素的安全可靠的指标。动态测定CRP,可指导抗生素应用、评估其疗效、指导疗程,可有效缩短抗生素疗程、降低抗生素耐药发生率、减少注射抗生素所带来的损伤和抗生素的副作用,并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附:
关于CRP与hsCRP
常规CRP检验方法可在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检测出CRP>8或10mg/L,但是不能检测出低浓度(〈8mg/L)的CRP的变化。 低浓度的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及在新生儿感染疾病中的意义,所以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个浓度的C反应蛋白又被称为超敏C-反应蛋白。
相同点:
lCRP和hsCRP在化学本质上无区别,是同一种物质,只是检测方法的下限不同
不同点:
lCRP主要用于儿童或成人的细菌/病毒感染、各种炎症过程、组织坏死与组织损伤(如外科手术后) 及其恢复期的筛检、监测、病情评估与药物疗效判断
lhsCRP主要用于诊断和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的细菌/病毒感染、各种炎症过程的筛查、监测、评估与药物疗效判断
CRP浓度的解释
项目名称 | 检测结果 | 临床应用建议 | |
常规CRP | 儿童 | <10mg/L | 病程大于6-12小时,可基本排除细菌感染或细菌已被清除 新生儿感染正常参考值为2mg/L(应使用hsCRP检测)。 |
10-25 mg/L | 提示病毒感染; 在抗生素治疗时CRP应降至此水平以下; 如病程尚短,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应数小时后再复查。 | ||
>25 mg/L | 细菌感染。 | ||
成人 | 10-25 mg/L | 提示病毒感染; 在抗生素治疗时CRP应降至此水平以下; 如病程尚短,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应数小时后再复查。 | |
25-50 mg/L | 提示细菌或者病毒感染。 | ||
50-100 mg/L | 通常是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不常见。 | ||
>100 mg/L | 提示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基本排除。 |
hsCRP浓度的解释
项目名称 | 检测结果 | 临床应用建议 |
超敏CRP | <1mg/L | 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低危险性。 |
1-3 mg/L | 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中度危险性,建议给予抗炎治疗; 隔2周后再次检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观察的基础值; 新生儿感染正常参考值为2mg/L。 | |
>3 mg/L | 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高度危险性,建议给予抗炎与抗栓同时治疗。 |
常用感染指标WBC、ESR、CRP 比较
WBC | ESR | CRP | |
感染时反应速度 | 升高较慢,治疗有效后降低较慢 | 2~3天后升高,至少2~3周后才恢复正常 | 变化快速,几小时即可见升高,平均8小时增加一倍,治愈后很快降至正常。 |
影响因素 | 年龄、日间变化、妊娠与分娩、药物等 | 温度、贫血、药物、异常免疫球蛋白等 | 不受年龄、生理、免疫状态、药物治疗等影响 |
鉴别诊断 | 能鉴别病毒与细菌感染 | 不能鉴别病毒与细菌感染 | 能鉴别病毒与细菌感染 |
相关疾病的活动性 | 其数量的变化不能反映疾病的活动性 | 无相关 | CRP量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
(C反应蛋白)和hs-CRP(超敏C反应蛋白)CRP实际上测定的都是C反应蛋白,只是测定方法、灵敏度、精密度以及可测定的线性范围不同。
CRP、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关于CRP、hs-CRP的研究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感染、心脑血管性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外周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肿瘤等多种疾病中用于指导临床诊疗。目前已经知道,CRP和hs-CRP的临床意义并不完全相同,CRP在感染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hs-CRP近年来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中c反应蛋白的值往往较低,所以要采用更灵敏的方法去测定)。
感染性疾病
血清CRP水平是指示细菌感染的一项敏感而客观的指标。细菌感染时,血清CRP的水平可以中等度至明显升高,阳性率可达90%以上。而病毒等感染时CRP水平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因此可以帮助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此外,定量测定脑脊液、胸腔积液中的CRP水平亦可以对脑膜炎、胸膜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不仅如此,CRP水平还与感染范围和感染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各种细菌感染均可引起CRP水平的升高,10~99 mg/L提示局灶性或浅表性感染,≥100 mg/L提示败血症或侵袭性感染等严重情况。另外,血清CRP水平还可以用来预测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住院时间的长短、预后及复发。
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为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尽管其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各不相同,但自身免疫性炎症在其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CRP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大多数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等)的活动期均可升高,CRP水平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关节破坏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然而研究发现,在SLE、系统性硬化病、皮肌炎等某些结缔组织病中,血清CRP水平仅轻度升高或反而不高。以SLE为例,即使疾病处于活动期,患者血清CRP水平也并无显著升高,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有以下几种可能性:①基因多态性:CRP基因多态性在SLE易感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5种类型CRP,CRP2和CRP4与低水平CRP有关,且CRP4等位基因与SLE发病及抗核抗体产生相关。②生成减少。③血浆清除加快:抗CRP抗体在SLE患者中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并且在免疫复合物中可检测到CRP,因此推测可能伴随免疫复合物的清除,血浆CRP清除加快。④LSLE者体内有2种不同的单核细胞激活,或许可以解释此炎症反应与CRP水平分离的现象,而RA中单核细胞对这两种刺激均有反应。
特别重要的是:在SLE疾病活动及感染时CRP均可升高,但升高的水平有所不同。感染时CRP升高往往非常明显,而在SLE即使非常活动期的患者中CRP也仅轻度升高(一般<60 mg/L)。然而,无论是否合并感染,SLE合并浆膜炎时CRP却可呈现中度以上升高(平均76 mg/L)。因此,在不合并浆膜炎的SLE患者中,CRP水平对于鉴别SLE疾病活动抑或感染有重要意义,CRP水平越高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越高。
此外,在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的活动期,血浆CRP也可以升高。文献报道,CRP还与结缔组织病中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等多种并发症相关。
心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随着对心血管事件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发现慢性炎症在其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脉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是脂质核心和纤维帽,并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这些炎性细胞往往因心脏缺血被激活,使斑块因稳定性受到破坏而破裂,大量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释放,刺激肝脏产生CRP。因此,CRP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并预测斑块破裂的可能性,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往往明显升高,如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CRP可以急剧上升并达到100 mg/L以上,其升高水平与冠状动脉梗阻程度、冠心病终末事件的发生及预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程度等均有显著相关性。目前,CRP已经成为健康人及冠脉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因子之一,也是监测疾病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Blake等指出:很多人在没有任何心肌细胞坏死指征时,已经处在心肌局部缺血事件的高度危险中。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续报道了CRP的微量变化对心血管事件的有力预报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证明:在“正常人群”中,hs-CRP的水平与之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200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疾病控制中心制定了判断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的新标准,即hs-CRP<1mg/L为低度危险,1~3 mg/L为中度危险,3 mg/L以上为高度危险。研究表明,hs-CRP≥2.0 mg/L是中国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测因子。
如何降低血清中的hs-CRP的水平呢?目前研究较多的有:①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清hs-CRP的水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死亡率,延长生存期。②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CRP水平。③抗血小板药物。此外,降低体重等亦可有助于降低血清中hs-CRP水平。
与心血管疾病一样,动脉粥样硬化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血清hs-CRP不仅是脑血管意外的预测因子,也是预后与评价疗效的指标之一。
代谢综合征
CRP或hs-CRP的升高与代谢综合征的特点(如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密切相关。此外,近年来认为:糖尿病也是一种由细胞因子介导的慢性低度炎症性疾病,CRP等许多炎症因子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升高,血清基础CRP的水平与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密切相关,CRP基因多态性也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
此外,CRP和hs-CRP的测定还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妇科、产科、外科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对于临床中协助疾病诊断、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发挥重大作用。但应注意CRP及hs-CRP的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临床T作中,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时合理的应用该指标来指导临床工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