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病情危重,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但目前临床对应激性高血糖的管理不规范。
【摘要】
ICU患者病情危重,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但目前临床对应激性高血糖的管理不规范。本文主要介绍了应激性高血糖的概念、发生机制、风险评估工具、治疗、护理及预防,对应激性高血糖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总结,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ICU;应激;高血糖;护理
应激性高血糖是指在机体内源性或外源性应激状态之下血糖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它可增加患者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住院天数及病死率。ICU患者病情危重,更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但目前临床对应激性高血糖的管理不规范。鉴于此,写本综述,旨在将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和护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1.应激性高血糖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应激性高血糖的概念
人体在应激状态下,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升高,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这种由于应激反应导致的一过性血糖升高,即为应激性高血糖。一般来说,应急性高血糖的持续时间与应急状态的持续时间有关。如果应激因素持续存在,则高血糖持续存的时间就会比较久。[1]
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2]
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机制[3]
2. ICU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
激素调节因素
ICU患者中,激素调节异常及大量细胞因子的产生都是应急性高血糖发生的潜在原因。
个人因素
有研究表明,消瘦、老年、血压异常及肾功能异常的ICU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风险更高,尤其是消瘦患者。[4-5]
医源性因素
ICU患者接受的医疗干预,各种医源性因素也会一定程度上增高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风险[6]。
其它因素
有研究表明,急危重症患者在没有合并糖代谢紊乱疾病时,也会有一定的概率发生急性高血糖,而这类疾病产生的原因通常与临床外科手术、创伤、出血、急性中毒等原因素有关[7]。
3. ICU应急性高血糖风险评估工具
4.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及控制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能够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常见的为胰岛素配置液。有研究发现,在使用胰岛素配制液治疗时,每隔24小时进行配制液的更换,能够确保治疗的效果[9]。对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进行治疗时,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能够降低低血糖、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MODS的发生、死亡率[10]。根据2015年国际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当血糖持续大于10mmol/L时,应给予持续泵入胰岛素治疗[11]。
调节血糖水平
除了胰岛素之外,调节血糖水平是临床用于治疗危重症伴应急性高血糖患者老年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12]。
监测血糖
入住ICU的重症患者均应测定指尖末梢血糖,每四小时监测一次,随机血糖≥11.1mmol/L未超过12mmol/L时先观察一小时后复测,当随机血糖≥15mmol/L时给予微量泵持续,每小时监测血糖一次,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改为2小时测一次。血糖稳定超过24小时和4小时测定一次,但需根据血糖水平而定,并准确记录,注意有无静脉营养液和含糖液体输入,排除干扰因素,必要时复测血糖。[10]
控制血糖
不同血糖控制范围对于ICU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均有影响。据报道,应激性高血糖属于一种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轻至中度高血糖,对急性危重症疾病患者继续有保护作用,若血糖降至过低,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曾有研究提出严重的高血糖(即高于13.9mmol/L)可减弱免疫功能,增强氧化应激,致使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从而严重损伤血管,免疫系统等[13]。因此,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0-10.0mmol/L,便于重症患者机体获取充足的能量,提高自身抗感染能力。
有研究提出,血糖水平<11-12mmol/L可以不予处理,若超过此水平,需控制血糖水平在4.4-6.1mmol/L范围内,进而减少病死率与相关并发症[14]。
5. 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及预防
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
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通过监测血糖的水平,控制饮食,缓解不良情绪,采取降低降糖处理等方式,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能够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对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有研究显示,在经过生活护理后,患者的血糖血糖水平控制稳定,与护理后相比差异显著,不良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7.1%[15]。对患者进行高血糖护理,并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控,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率[16]。
有研究显示,急性创伤患者发生急性高血糖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迅速控制血糖,顺利开展手术,且能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患者康复。[17]
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预防
实际上,应激性高血糖并非不可预防,患者进入ICU病房后,医护人员及应积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8]:
(1)控制原发疾病,包含有效控制感染、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缺氧及酸中毒、抗休克、激素酌情停用等,可使机体应激程度减轻,促进应激激素释放减少,降低血糖水平;
(2)血糖监测多点、客观、准确开展,可使高血糖现象尽早发现,并准确掌握其持续时间及升高程度,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3)正确营养支持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耐受情况下,营养支持应通过进食提供,有效的修复受损的肠粘膜屏障功能,患者无法进食或禁食情况下,可实施肠外营养,但要严格控制输入毒素及营养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4)加强基础护理,翻身、叩背、排痰定时进行,操作间隔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身体清洁护理、口腔护理良好开展[19]。
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并发症的预防
低血糖、严重低血糖是控制血糖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是一种常发生的高血糖患者中的急性不良事件,由于血糖和高渗透压很高,患者很容易发生昏迷,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20]。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应激性高血糖期采用血糖控制优化方案,有助于快速控制患者血糖,降低低血糖、高渗性昏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感染[21]。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郑云静)
参考文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