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从病因到预后,临床必备!

2021
10/18

+
分享
评论
LittleAxe
A-
A+

颅内大动脉闭塞(Large artery occlusion,LAO),也有人称作颅内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


看看刘晓云教授怎么说?


 
颅内大动脉闭塞(Large artery occlusion,LAO),也有人称作颅内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因此下文中这两个名词都将出现。这一原因导致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占各类缺血性卒中的40%以上,其中约80%发生在前循环。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刘晓云教授,带来了“颅内大动脉闭塞相关脑梗死的不同结局预测”的报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颅内大动脉闭塞概念

颅内大动脉闭塞被定义为有/无累及末端分叉的颅内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具体包括:
  •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M1和/或M2段闭塞;
  • 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的A1和/或A2段闭塞;
  •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动脉(basil artery,BA)或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P1和/或P2段闭塞。

颅内大动脉闭塞的原因

颅内大动脉闭塞可分为急性闭塞慢性闭塞。急性闭塞的原因有下列几项:

  • 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而引起的原位闭塞;
  • 动脉-动脉栓塞,其中栓塞碎片来自狭窄、溃疡伴斑块破裂或剥离的颅外动脉;
  • 来自心脏的栓塞,最常见的原因是房颤;
  • 隐源性或未知原因,通常被认为是隐匿性阵发性房颤。

慢性闭塞的原因如下:

  •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
  • 少见病因包括恶性肿瘤、脑动脉瘤、垂体卒中、巨细胞动脉炎、Moyamoya综合征、外伤、放射、辐射和颈动脉手术等。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刘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例随访病例,影像学检查如图1所示。一例小卒中患者,从2015年开始定期进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看出患者MCA逐渐狭窄,2019年ACA也出现了狭窄。通过这一病例,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不断进展的终生疾病。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管理应当是全程管理,而非仅在患者发生脑梗死等缺血性事件时才给予。

图1 一例患者的随访影像学变化(图片来自刘晓云教授PPT)

颅内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颅内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有下列临床特点:
  • 急性LAO引起的缺血性卒中与小血管卒中有很多相同的症状;
  • 急性LAO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常表现出其他皮质症状,包括注视偏差、视野缺损、视觉和感觉消退、失语症和失认症;
  • 慢性LAO(如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ICAO)的临床表现差异大,很多是无症状的,应警惕CICAO的远期卒中率;
  • CICAO具有一些特别的临床特点,如肢体抖动型TIA是CICAO的一个少见而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单侧视力障碍可能是颈动脉系统疾病的特有症状;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有头痛和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可能与CICAO所致的慢性脑缺血有关;晕厥可能是CICAO的少见症状。

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识别及治疗

急诊需要对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进行识别,因为早发现早预测才能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ELVO即急诊大血管闭塞量表,是急诊常用的识别大血管闭塞的量表。

ELVO量表包括一个观察和两个提问(图2):观察患者眼球位置,判断有无凝视;两个提问分别用于判断失语和判断单侧忽视和偏盲。ELVO量表任何一个错误即判断为阳性,预示患者可能为大血管闭塞。ELVO量表预测大血管闭塞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72%、阳性预测值为54%、阴性预测值为93%、准确度为76%。
图2 急诊大血管闭塞量表(ELVO)

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在治疗方面,除了按照指南常规治疗外,刘教授分享了几点特别的体会和经验:
(1)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面积可能较大,需要注意水肿和高颅压的问题;  

 
(2)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可能容易出现卒中后肺炎等并发症,诊疗上需要重视;  

 
(3)大血管缺血性卒中后,与直接溶栓相比,桥接溶栓可带来更好的临床结果、更低的90天死亡率、更高的成功再通率,而不会增加近期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4)拥有良好侧支循环的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的再灌注成功率更高;  

 
(5)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CICAO患者可能从血管再通中获益。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临床结局的预测

在临床工作中,确实可以发现有些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nterior circulation-LVO,AC-LVO)的患者无症状,而有些患者却反复发生脑梗死。那么对于AC-LVO患者,如何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发生呢?刘教授所在的团队,应用4种具有代表性的机器学习算法(图3)对这一问题进行模型预测。

图3 机器学习方法(图片来自刘晓云教授PPT)

刘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闭塞血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年龄、糖尿病、房颤是AC-LVO患者发生AIS的位列前5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致残风险相关的位列前几位的变量是年龄、ASPECT评分、超重和闭塞血管。这提示临床上对于AC-LVO患者需要特别关注上述危险因素。

在对AC-LAO发生AIS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之后,刘教授所在的团队又对AC-LAO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目的是总结出AC-LAO的亚型分类和转归。研究结果显示,AC-LAO可分为下图(图4)所示的八种亚型,其中A所示的MCA闭塞这一类型最多见;最少见的是F所示的双侧ICA闭塞同时合并一侧MCA闭塞。预后转归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双侧ICA合并双侧MCA闭塞以及单侧ICA/MCA连续闭塞预后相对较差。

图4 AC-LAO的八种亚型(图片来自刘晓云教授PPT)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临床结局的预测

除了AC-LVO,刘教授所在团队对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临床结局也进行了研究。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图5)导致的脑梗死的特征为以瘫痪为主,多发的梗死灶更常见,这部分患者常合并更多的危险因素。预后方面,研究结果显示62.5%的患者预后良好,37.5%的患者预后不良,10.4%的患者临床恶化。出院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肢体麻木、并发症等。
图5 后循环血管闭塞类型(图片来自刘晓云教授PPT)

此外,刘晓云教授还提出了基底动脉消失综合征这一概念,指5根后循坏大血管(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双侧大脑后动脉)都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血管检查(MRA)基本无法显影的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椎基底动脉消失综合征(图片来自刘晓云教授PPT)

刘教授所在团队总结了70多例椎基底动脉消失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研究发现这类病人以脑干、桥脑病变为主,患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和并发症。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建议进行严格的血糖管理;检查评估方面建议进一步进行血管造影这一精准的血管检查评估,从而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刘教授的讲座详细阐释了LVO的基础知识,并且通过研究展示了前循环和后循环LVO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在临床表现方面有所差异。研究LVO患者发生不同预后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和干预。
 
本文内容整理自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刘晓云教授讲座——《颅内大动脉闭塞相关脑梗死的不同结局预测》。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脑梗死,血管,教授,患者,临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