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临床麻醉方法标准操作流程:气管插管标准操作流程

2021-10-15 17:03

解剖异常、急性喉炎及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气管插管的相对禁忌证。鼻咽部肿瘤和鼻咽部放疗史为经鼻插管的禁忌证。


一、适应症

气管插管适用于全麻和危重患者,如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者,心肺复苏,误吸,药物中毒,新生儿窒息等。


二、禁忌证

解剖异常、急性喉炎及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气管插管的相对禁忌证。鼻咽部肿瘤和鼻咽部放疗史为经鼻插管的禁忌证。


三、插管前的准备

  • 1.估计插管的难易程度,决定插管的途径和方法。

  • 2.检查麻醉机和供氧条件。

  • 3.准备插管用具。

  • 4.准备备用吸引装置、吸引导管等。


四、常用气管插管的方法

 
1.经口腔明视插管  

 


(1)将患者头后仰,医生双手将患者下颌向前、向上托起以使其口张开。或以右手拇指对着下齿列,借旋转力量使口张开。


(2)左手持喉镜由右口角放入口腔,将舌向左侧后缓慢推进,可见到悬雍垂。将镜片垂直提起前进,直到看见会厌。


(3)挑起会厌以显露声门。将镜片置于会厌与舌根交界处(会厌谷),向前上方提起,使舌骨会厌韧带紧张,会厌翘起紧贴喉镜片,即可显露声门。


(4)以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以持笔式握住导管的中、上段,由右口角进入口腔,直到导管已接近喉头才将管端移至喉镜片,同时通过镜片与管壁间的狭窄间隙观察导管的前进方向,准确轻巧地将导管尖端插入声门。借助管芯插管时,当导管尖端入声门,应拔出管芯后再将导管插人气管内。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深度成人为4~5cm,导管尖端至口唇距离为18~23cm。


(5)套囊充气,确定导管位于气管内,妥善固定导管。


 
2.经鼻腔明视插管  

 


(1)选择一侧较通畅的鼻孔以局麻药做鼻腔内表面麻醉,并适量滴入3%麻黄碱,使鼻腔黏膜麻醉和血管收缩。


(2)先将比口腔插管细的气管导管取腹背方向插入,当导管进入口咽部后开始用喉镜显露声门。用喉镜显露声门的方法及要领与经口明视插管相同。


(3)显露声门后,左手稳固地握住喉镜柄部,右手将导管继续向声门方向推进。当导管达会厌上方时,可借助插管钳经口腔夹住导管的前端将导管送入声门。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深度成人为4~5cm。


(4)将导管直接固定在患者的鼻面部。


 
3.经鼻腔盲探插管  

 


(1)插管时必须保持自主呼吸,根据呼出气流的强弱来判断导管前进的方向。


(2)以局麻药做鼻腔内表面麻醉,并滴入适量3%麻黄碱使鼻腔黏膜麻醉和血管收缩。


(3)选用合适管径的气管导管,以右手将导管插入鼻腔。在插管过程中边前进边侧耳听呼出气流的强弱,同时左手调整患者的头部位置,以寻找呼出气流最强的位置。


(4)将导管迅速推进,如进入声门侧感到推进阻力减小,管内呼出气流亦极其明显;有时患者有咳嗽反射,接上麻醉机可见呼吸囊随患者的呼吸而舒缩,表明导管插入气管内。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深度成人为4~5cm。


(5)如导管推进后呼出气流消失,为插入食管的表现。应将导管退至鼻咽部,将头稍仰使导管尖端向上翘起,或可对准声门以利于插入。


 
4.清醒经口腔明视插管  

 


(1)适应证:估计插管有困难者,有发生误吸风险者,在非清醒状态下难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者,其他特殊情况如需要在气管插管和安置体位后再次评定神经系统功能等。


(2)插管前准备:配备静脉诱导的全麻药和肌松药以备用;开放静脉,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药;于口咽部、喉头、声带及气管内黏膜等部位进行充分的表面麻醉,以抑制咳嗽反射。


(3)操作方法:与经口腔明视插管相同。


(4)插管成功后,立即注人静脉全麻药,并与麻醉机相连接进行机械通气。


五、确认插管成功

1.听诊两肺,呼吸音对称。

2.监测 PetCO2,有正常呼吸平台波形。


六、拔管
 
1.全麻后拔管指征  

 


(1)手术结束停止麻醉后,患者神志恢复,有指令性动作,循环功能稳定。


(2)自主呼吸恢复,呼吸频率达14~20/min,吸空气时SpO2>95%。


(3)肌松残余作用消失,呼吸运动正常,两侧呼吸对称,胸、腹式呼吸对称。


(4)必要时测定潮气量、PetCO2、血气分析。


 
2.拔管方法  

 


(1)拔管前准备:吸尽口腔、咽部及气管内的分泌物;膨肺、吸氧2~3min;准备口咽通气道和麻醉面罩以便人工呼吸;必要时准备喉镜和气管导管。


(2)拔管前准备:松开或剪断充气导管。可直接将导管拔出,也可在用麻醉机膨肺时将导管拔出。


(3)拔管后密切观察:观察自主呼吸是否恢复,呼吸道是否通畅,通气及氧合情况等。


 
3.延迟拔管指征  

 


  • (1)术前有明显呼吸功能障碍,或手术及麻醉对呼吸功能有明显影响者。

  • (2)手术时间过长及手术创伤严重者。

  • (3)术前或术中循环功能不稳定者。

  • (4)苏醒延迟,难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者。

摘自《围麻醉期操作决策与管理规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插管,导管,气管,麻醉,呼吸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