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保的终极公平

2021-10-15 11:03

钱就那么多,不会多出来,本身就不够,怎么解决。

经济基础与生命态度

        公众号写作之初,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建议癌症患者规划好自己的治疗生活。其中我建议:制定学习和工作的三年循环计划。如果可以活过第一年,那再制定一个三年计划。如此往复循环。因为我觉得,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在生命延长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意义。

       昨天,两位患者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反差。由此产生感想,记录一下:

       第一个口腔癌患者,我们准备采取做化疗和免疫治疗,然后进行手术。患者办了入院,在门外等咽拭子,没进来。后来说不来了。后来又说来。安排好的工作反复改了几次。最后要和他谈方案,他又放弃了。床位紧张,他要放弃,应该马上办出院。但想着他才35岁,还是要劝一下。于是跑到门口。

        “你那么年轻,现在还是有希望的哦?”

        “算了!”

        我看他年龄和我相仿,但是衣着脏乱,头发油腻。眼神也无光。一种厌世的表情:“你怎么想的?”

        “一下子筹不了那么多钱!”

       “先治疗啊,轻松筹啊。借点钱,治好了再还,毕竟很有希望的啊。”

        “算了算了,不治疗了。”

        最后,我还是放弃劝说,给他办了出院。在我们这样的单位,等待手术和床位的人很多。虽然说放弃了他,觉得那么年轻一个生命,很可惜。但是马上可以收治另外一个。

        另外一个患者,是另一个极端。他从事娱乐产业,吃的很圆润。跟他交谈,他也有很多忧愁,比如外貌的改变等。但总体来说,他是比较乐观的。他总是问一些问题:“我化疗了能不能吃肉?”“我化疗了能不能泡澡!”“我化疗了能不能蒸桑拿”。确实,That`s life。

        他们两人,对于生命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我们无法用上帝之眼评判好坏,但是,经济上的考量,是这不同态度的基础。不排除个人性格原因对于事业的影响。但前者,无疑是在任何意义上的悲剧。我们的医保,为什么不能解决第一个人的基本医疗?对于医保,我有一些自己的感想。

思路陷阱

        我们现在的思路陷阱是什么?虽然我们也在说,医保要给兜底,避免极端事件发生。然而真正的穷人还是看不起病,而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高的人,却给他们的医疗负担大大减轻。我们陷入的一个思路陷阱是:我们把医保等同与社保,现在的就业人员缴纳的保险,供现在参保人员的支出。这样的思路,在生产力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医保够用的假象。而在经济较为平稳,或者人口生育不强的情况下,陷于迟滞。

        对于社保,这样的思路是可行的。因为不是每个人的孩子都是孝子。或者有的人很早就失去了孩子。用现有缴纳者的钱养活参保人员,可以保证不会出现老无所养的极端事件。但是和社保不同,这样的思路用于医保,是保障了参保者金钱上的公平,却未保障生命权的公平。使得医保无法为极端情况兜底。

医保之思

        由此引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医保,为什么不能消除这样的悲剧?以下是我的思考:

        狭义来说,医保其实是一种保险机制,通过金融保险手段调节医疗资源分配。广义来讲,国内的医保就是对看病的制度保障,带有行政属性。所以,现在医保局对于报销目录和控费比例的行政措施,会引起争议:就是你既然是保险,为什么还要管医生怎么开药。因为他带有行政属性。

        然而这个行政属性是单方面的,就是在有限范围内做文章。所以年底出现医保不够了,医生就拒诊,或者不让入院呆在急诊让患者自费,老百姓怨气大,出现极端情况。

       反过来看。我们那么多条条框框,那么多目录,指南,文件的和口头的命令,效果怎么样呢?如果单纯从,“人均医药费降低多少”“总费用降低多少”来看,效果是很好的。然而我们要弄明白,保险的第一要务是什么,是不出现极端情况,给你兜底。一个人一百块钱,一百个人一万块钱,这钱不会多出来,反而找来一个管理者你还要开工资,需要更大的投入。医保目的是什么?不是你这一百块钱怎么赚回来,而是我真的走投无路了,医保怎么帮你一把。

      那怎么才算是极端事件,我认为医疗保险保的极端事件是:不会因为有人没钱而得不到救治。衍生出来,也不会因为有人因为医保限额出现被拒诊,或者砍杀医生的情况。出现了这种情况,说明保险机制不成功。或者说你控费管理或者纪检部门很成功,但是保险功能不成功。

     说起来容易,钱就那么多,不会多出来,本身就不够,怎么解决。

     大家都知道,发达国家看病很贵的,账单寄过来吓死你,但是你生病了往急诊一趟,你不用去交钱,billing department的人就来登记你的信息,包括保险信息。你至少不会因为没钱他不给你看,看了以后欠了钱怎么办,出去再说。

     可以畅想的就医模式,全民强制缴纳医保,并且加大医保局的权限。你生病了去医院,医保局驻医院人员登记医保信息和财产信息。治疗完了,医保局收到账单,查两个事情。一个是医生有没有乱开费。这一套现在已经比较完善了,his系统连接医保局都可以马上提出警告。另外一件事,就是核查这个患者资产和所付医药费的比率。打个比方,一个人得了尿毒症,无劳动能力,名下两套房,一套自己住一套租出去每个月几千块钱,然后有老婆孩子,又需要长期治疗。那这种情况应该全报销。不报销就是会出现极端情况,出现兜不了底。另外一个人房产n处,股票若干,总计几千万。割了个包皮,手术完了休息几天还是生龙活虎。那就让他全款。同样这个人,得了癌症,治疗费用六七十万,但是他卖点房完全可以解决,他如果不肯付钱,那医保局锁定相关财产提交法院申请固定,当然要给他几个月时间缓冲期。抵充账单。

      这样做看上去很不公平,其实是很公平的。因为公平就医和生命权的公平是医保首先要保证的,这里面金钱上有些不公平,同样交保险你全报了我没有报一分钱还得贴钱。这是次要矛盾。你保证了首要公平,医生不会因为欠费干了活还要扣工资或者躺血泊。整个社会更加良性运转,这才是终极公平。

沉默的声音

        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沉默者声音无法表达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团体强弱的势力对比,使得弱者无法发声。在医疗行为过程中,也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情况有点特殊。如果一个人花了很多钱,治愈了一个疾病。他可能会觉得医疗费用贵,开始抱怨,甚至有舆论会影响政策。但是一个人连看病的钱都没有,他去世了,可能他的声音都不会被发出。并不是每个声音都能让媒体给你站台。

        这就回到了那个经典的困境:二战中,美军的飞机返航,发现很多地方都是子弹孔。工程师需要加厚飞机的钢板。到底是加厚子弹孔多的地方,还是没有弹孔的地方。

        这个问题,现在大家都知道,应该加没有弹孔的地方。因为那些地方中弹的飞机,基本都没有返航。

        我们在媒体上听到许多声音,对医疗和医保制度进行诟病。我们发现很多制度的子弹孔。于是打了很多钢板在这上面。这就造成了现在的现象:对于穷人来说,仅有的保障并不能支持他的治疗。而对于富人来说,制度进一步使他的医疗负担减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保,保险,患者,治疗,幸存者偏差

剩余70% 认证后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