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享受国庆假期时,却有投资者在淘宝上买到了“物超所值”的A股股票,而拍卖主角正是由于“新冠疫苗概念股”的噱头,受到资本市场炒作的未名医药。
在人们享受国庆假期时,却有投资者在淘宝上买到了“物超所值”的A股股票,而拍卖主角正是由于“新冠疫苗概念股”的噱头,受到资本市场炒作的未名医药。
10月5日,在淘宝的阿里拍卖上,有两宗未名医药股票被成功拍卖,2400万股和2950万股的股票分别以2.21亿元、2.69亿元成交,合计成交金额4.90亿元,每股价格9.16元。
按照未名医药节前收盘价15.6元和每股9.16元的成交价计算,获拍者每股差价达到了6.44元,相当于以5.9折的价格买到了未名医药股票。按照5350万股计算,获拍者目前已账面浮盈约3.45亿。
两次拍卖入手,恒兴成为第三大股东
此次未名医药淘宝拍卖股票,缘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天津分行与北大未名生物合同纠纷案,因大股东北京北大未名生物未能偿还逾期债务,被债权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天津分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目前北大未名生物陷入债务风波,为法院失信被执行人,持有未名医药的股份大部分质押,且全部均被法院冻结及轮候冻结。
从拍卖记录来看,第一宗2400万股的获拍者为自然人刘凯莉,占未名医药总股本3.64%。
而另外一宗2950万股未名医药股票最终由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获拍,占未名医药总股本4.47%。
其实,恒兴集团并非第一次竞买未名医药的股份。据未名医药9月18日的公告,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曾在今年6月11日至8月10日通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通过在京东网络司法变卖网络平台,以2.04亿元的价格,买下未名医药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深圳三道投资持有的1990万股股票。
加上此次所拍下的股票,恒兴集团合计持有4940万股,占未名医药总股本的7.48%,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除此以外,未名医药在10月7日还有650万股的限售股还在拍卖中,拍品所有人是目前未名医药第六大股东绍兴金晖越商投资合伙企业。本次变卖竞价时间为2021年9月9日10时至2021年11月8日10时止。
经此次拍卖成交后,北大未名生物持股比例将从21.73%,下降到13.62%,但仍为第一大股东。事实上,未名医药的股票已多次拍卖。根据阿里拍卖显示,未名医药股票从2018年至今已被拍卖13次,另外被中止拍卖的次数更是高达14次。
多事之秋,未名由盛转衰只在一瞬
2015年,未名医药凭借神经损伤修复类药物恩经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借壳万昌科技成功上市。当年,恩经复是未名医药绝对的核心产品,为公司贡献了6.75亿营收,净利润2.48亿,毛利率93.18%,该产品的市占率一度高达44.04%。
然而第二年之后,恩经复的营收急转直下,从2016年的8亿一路跌至2020年的1.22亿。核心产品营收的断崖式下跌也直接影响了未名医药的业绩,2017年公司的业绩略有下滑,到了2018年则直接进入亏损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未名医药的营收跳水了,但是销售费用却逆势增长。2020年,未名医药营收2.77亿,销售费用2.86亿,销售费用率103.4%。换句话说,未名医药平均每卖出1元的药品,要花费1.034元的营销费用。
核心产品的收入下降、畸形的销售费用占比,这些情况只是未名医药“多事之秋”的开端。
眼看着恩经复贡献的营收大幅跳水,未名医药转身投入CMO领域,期望通过外包弥补公司亏损。
2018年4月,未名医药发布公告宣称,拟使用剩余募集资金、剩余超募资金及利息3.26亿元投资兴建CMO项目。
为了加快CMO项目的进度,未名医药决定向关联方安徽未名购买其正在建的CMO资产,对价为2.02亿。其中,未名医药只要支付1.02亿,剩下约1亿根据工程后续施工进度支付给施工单位中电精泰。此后,CMO项目多次难产,工程进度不断追赶,投产时间却不断延后。截至目前,未名医药再未发布投产公告。
今年4月23日至5月14日,未名医药的股价突然在13个交易日内走出7个涨停板,一个月内大涨2.4倍。从籍籍无名到资本追捧,许多人把原因指向了未名医药的参股公司——科兴,未名医药一时间跻身“热门疫苗概念股”行列。
2020年2月12日,未名医药曾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复投资者问询时称,公司参股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正在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
不过,此科兴非彼科兴,这只是一起因名称相似而引起的“乌龙”事件。从未名医药的公告来看,公司对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无参股,公司参股公司实际上是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尽管后期未名医药四度澄清,然而市场并不买账。最终,未名医药收到深交所关注函。
此外,未名医药还频频陷入欠薪事件、债务逾期问题、信用危机、诉讼纠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0年,未名医药董事会曾在30天内回复了来自深交所的4份问询函。去年6月,深交所公开谴责未名医药“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交易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信息披露不准确”,“三宗罪”直接把未名医药送至跌停板。
尽管负面缠身,屡收“监管函”,未名医药似乎并未在意,一直保持着“无所谓”的态度。
今年上半年,未名医药交出了一份尚可的“成绩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上年同期则亏损9235.26万元。
而在研发项目方面,未名医药在2020年报中表示,“重组人NGF滴眼剂已于2020年5月获准开展临床试验”,此外并无其他在研项目,研发人员近年来也在持续下降。2016年后,未名医药还未曾有新产品上市,距离当初承诺市场的目标“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也渐行渐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