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10年帕金森病患者李阿姨一直“乖乖听话”坚持吃药,甚至翻倍吃药,却出现不可控制的并发症。医生提醒,不要自行调药,而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今年70岁的李阿姨早在10年就出现动作慢、肢体抖动等症状,当时在阳江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针对李阿姨的情况,医生为她开了药物。服药后,相应症状有所改善。随后几年,李阿姨一直没再去过医院复诊,而是自行到药店买药。
几年下来,药物效果逐渐变差,李阿姨经常走路迈不开步,便自行加大了药量,有时候一天甚至会服用超出以往两三倍的药量。刚开始加量时,症状确实有好转,但近半年开始出现新的症状——身体不能控制地乱动,像跳舞一样。这导致李阿姨心情非常郁闷,平日都不敢再出门,生怕被邻居看到自己手舞足蹈的怪样子。今年8月中,家人陪李阿姨找到脑科医院神经内六科主任。
接诊时,胡主任发现患者坐在凳子上时不停地扭头摆腰、甩手跺脚。住院期间,胡运新还观察到,患者服用药物后就会出现肢体乱动的情况,但如果不服药,又会出现明显的“冻结步态”,想迈一小步都艰难。
胡主任考虑患者确诊是帕金森病,并出现了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异动症”(不可控制的肢体乱动),决定为患者调整用药方案。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在早期往往采用小剂量药物改善症状,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中晚期部分患者会出现药物疗效减退的情况。此外,许多帕金森病的患者不按照医嘱服药,经常在药物效果不好时自行加大药量或增加服药次数,直到出现不可控制的并发症后才再到医院就诊。自行调药非常容易导致“异动症”,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在得知困扰自己许久的手舞足蹈症状很可能和自己乱吃药有关时,李阿姨十分后悔。幸好,经过逐步调整药物治疗,李阿姨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最终出院了。
其实帕金森病不只有一种药可以治疗,还有许多其他的药物可以进行调整。医生提醒,一旦发生药物疗效减退、药物副作用等情况,不要自行调药,尤其是自行增加药量,而是要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并且,帕金森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即具体要记录好每天服药的时间、用量和症状波动情况等,以便医生根据症状调整药物。如果调整药物也不能解决,还可以考虑接受外科微创手术评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