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疹是指与月经周期有关所发生的皮疹。
月经疹是指与月经周期有关所发生的皮疹。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数日发生,随着月经期的结束而消失,发病原因可能与女性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一、皮肤生理变化
月经期间存在激素的变化,这一变化会影响皮肤,并可呈现种种表现:
颜色的变化:月经前1周颜面有潮红倾向,行经期因贫血而稍苍白,原有黄褐显得明显,下眼睑可出现淡暗影。
分泌功能的变化:月经期皮肤分泌功能降低,皮肤缺乏光泽而变干燥,影响化妆效果。
感受性的变化:月经期皮肤感受性增高,容易发生过敏,对光线或化学性物质包括化妆品容易发生反应。
二、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有以下几种情况:
1、经前综合征:经前7~10天开始出现症状,逐渐加重,经前2~3天达到高峰,月经后4天内症状消失。主要是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
严重的患者几乎会出现焦虑、抑郁、失眠、健忘等。躯体症状以头痛最为常见,还有乳房胀痛、体重增加、盆腔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尿频等。也有低血糖、基础代谢降低等。皮肤表现为痤疮、头油多、头皮干燥、手足面部水肿,眼眶皮肤色沉。
2、原有皮肤病加重:经前面部炎症性疾病如酒渣鼻、痤疮、红斑狼疮皮疹加剧或易激惹,单纯疱疹和口疮常定期发生。银屑病、扁平苔藓及湿疹等呈不同程度的加重,肛门、生殖器部瘙痒明显加剧。
3、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皮炎:多见于20~30岁,月经前5~10天开始出现皮疹,经前达到高峰,也可以发生在妊娠早期。好发于面部、躯干、四肢、口腔黏膜和外阴,有时固定性发疹,每次发作均同一部位。随着月经的来潮而反复发生,也有间断发疹者。痛经者多见。
皮疹呈多形性,可有红斑、多形红斑样皮疹、结节性红斑样疹、单纯疱疹、水疱、荨麻疹、紫癜、眶周色素加深等。口腔和外阴黏膜还可岀现溃疡。皮损一般对称分布,好发于面、躯干和四肢。
三、治疗方案
经前综合征:在黄体期补充黄体酮有效,口服达那唑减轻乳房痛,阿普唑仑缓解抑郁焦虑,螺內酯減轻水肿。
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选用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如炔雌醇,主要是抑制排卵,使血清黄体酮水平下降。对雌激素无效者可用他莫昔芬。达那唑也能抑制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和黄体酮的分泌。糖皮质激素仅对部分患者有效,剧烈瘙痒者可以选择抗组胺药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