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重症精神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重症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重症精神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精神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亿,其中重症精神病患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600万,如果没有对重症精神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而在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案中,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但后者显然还没有得到整个社会足够多的了解。
精神外科的发展历史
实际上,早在70年前的“额叶切除术”治疗精神疾病,术后确实让精神病人变得安静、冷漠、性格也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几乎就是一个“行尸走肉”;要知道当时是没有任何影像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手术。手术的范围、程度都无法精准计算,这也是当时的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的精神疾病,无药可治。让躁狂且危害社会的精神病人安静下来似乎成为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唯一的救命稻草。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手术的疗效和功能也越来越高,早期的“额叶切除术”早已不再适应现代临床标准,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额叶切除术被逐渐禁止应用于临床。但这段“黑历史”似乎无法从人们的脑海中抹去。
而现代的精神外科医生从脑科学的进步和神经核团定位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中找到了另一种治疗方向。从早期的“切除性手术”演变成靶点精准神经调控,两种技术完完全全是不同的治疗理论。加之,现代的神经外科对大脑的定位非常精准,从最初的X线定位脑内神经核团,到现代的CT定位、MRI-DTI定位、神经导航和机器人定位,误差小于0.1毫米,这使外科医生对脑内神经核团的毁损变得十分理想可控,几毫米的靶点毁损,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十分微小,而术后的疗效却非常理想。
从手术安全性和疗效角度来说,术前需要做头部MRI、DTI检查;手术当天在病房或者手术室完成全麻,安装立体定向头架,然后做头部CT定位扫描。根据临床症状,将MRI、DTI、CT等图像输入手术计划系统进行神经核团靶点定位;在手术室,全麻下,前额部两侧切2个小切口,经2个直径1厘米的颅骨锁孔,采用微电极即可以完成手术,整个过程出血就10毫升左右,不需要输血。
手术为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虽然药物也是通过调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但是它不是持续调节,也由于神经递质遍布身体各个器官,很容易产生各种药物副作用,因此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完美结合,对于去除顽固性精神症状、减少用药量进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双管齐下的治疗,让难治性精神疾病,有了“临床治愈”的希望,即术后直接消除药物难治的顽固性精神症状,消除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肇事、闯祸根源;使患者恢复自知力,承认有病,自愿接受进一步治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药物敏感度,减少患者的用药剂量,从而降低药物所致的副作用、并发症;使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正常,促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从而减少家庭负担。
图为患者出院与医护告别
根据国际专家共识,难治性强迫症、重度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重度精神疾病等患者,如果长期用药疗效较差或无效、不配合治疗、或服药量太大、副作用不能耐受,经全面综合评估和筛查,可考虑接受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使精神疾病的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在坚持服药、定期随访、结合其他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像这些都是手术可以达到的目的,有意向的家属可以带患者来院进行综合评估,希望各位患者家属,正视手术功能,并着手解决药物难治的“困局”。
[1]陈葵,潘映辐,李秀华,孙迪.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癎的长期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04):89-9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