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开心就想吃?这种“情绪性进食”,危害可不小

2021
10/09

+
分享
评论
黄淮nurse
A-
A+

遇到烦心事时,你会如何排解郁闷? 有没有那么一些时刻,明明不饿但就是非常想吃,好像所有烦恼会随之烟消云散。 甚至有些小伙伴一烦躁,就习惯性地暴饮暴食,停都停不下来。

遇到烦心事时,你会如何排解郁闷?

有没有那么一些时刻,明明不饿但就是非常想吃,好像所有烦恼会随之烟消云散。


甚至有些小伙伴一烦躁,就习惯性地暴饮暴食,停都停不下来。


实际上,这种行为属于“情绪性进食”,食物不再是解决生理饥饿的粮食,而被当成了一种弥补情感需求的工具。

借吃消愁,真的有用吗?

很多人在遭遇工作压力、情感挫折或者感到孤独时,最简单的宣泄方式就是吃,仿佛只有美食才能让他在苦闷的日子里找到一丝安心、快乐的感觉,这其中主要跟以下原因有关:

   

副交感神经系统活跃

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面对压力时,大脑的“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身心会进入一种“兴奋模式”:心跳加快,以及新陈代谢亢进、肌肉工作能力增大。


而“吃东西”的刺激,则会激活大脑的另一种“副交感神经系统”,让人体从“战斗模式”强行切换到“修养模式”,人就会感觉舒心了点。

   

多巴胺带来愉悦感

美味食物可激活调控情绪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系统,促进多巴胺释放,令人产生快感。

   

血糖升高带来满足感

人体血糖水平相对较高的时候,情绪更加稳定和愉悦;血糖水平低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情绪低落。


但“借吃消愁”一时爽,却不能够一直爽。一方面,情绪性进食的刺激无法维持很久,另一方面,持续地情绪性进食会慢慢演变为一种“惩罚”,给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后果。

长期情绪化进食
让身体“溃不成军”

很多时候,情绪化进食,往往伴有一定的“报复性进食”,它不饿但想吃,甚至吃饱了还想吃,有些人可能还会吃到呕吐等情况,对身体来说都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从生理角度,变胖、伤肠胃

有研究发现,人在积极情绪时倾向于摄取健康食品,而消极情绪则助长摄取“垃圾食品”的倾向,比如油炸食品、甜品、辣条、汽水、酒精等,这些饮食一般都有三大特点——高油、高糖、有刺激性。


而长期吃这样的食物,热量超标,消耗不掉就会转变成脂肪堆积在体内,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都不远了。

   

从心理角度,陷入不良情绪的循环

每次吃完那些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大伙会意识到自己摄入了太多的卡路里,这时一种新的对于体重和健康的焦虑会油然而生。


这种焦虑加上原本的糟糕情绪,会让人产生更为强烈的想要暴饮暴食的欲望,往往就这样陷入借吃消愁愁更愁的恶性循环。

快来自测是否属于
情绪化进食

到底是真的肚子饿了还是情绪冲动想吃东西呢?不妨简单自测一下:

① 突然觉得饿,而不是随着时间慢慢变饿。

② 渴求一些特定的食物,一般是高糖、高热量的,而不是说能吃饱的就好。

③ 经常无意识地进食,意识不到自己原来已经吃了很多东西。

④ 即使吃饱、吃撑了心理也没有满足感,停不下来。

⑤ 过量进食后会觉得后悔、愧疚。


如果符合以上几条,那基本就是情绪性进食了。

停止情绪性进食?
有四招!

   

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当出现闷闷不乐、不愿见人、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时,要学会自我调节。

① 尝试“蝴蝶抱”

这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技术,可以帮助缓解压力、自我放松。


操作方法:两脚踏实地放在地板上,闭上眼睛,做几个缓慢而自然的呼吸,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左右两只手交替轻拍自己,做4~12次。


② 听音乐

人们在听轻音乐时,让人快乐的多巴胺可提升9%。


③ 沟通

找自己的朋友、亲人等聊天,与恰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倾诉与沟通是舒缓情绪最好的方法之一。


④ 大喊

前往不会受干扰或者不会打扰他人的地方大声呼喊以宣泄自己抑郁的心情。

   

抛开杂念,专注品尝食物

专注于自己所吃的食物,有意识地感受在吃什么、吃多少、吃得饱不饱、好不好吃。


而且只有仔细咀嚼,放慢进食速度,身体才能及时接收到胃传出的饱腹信号,防止饮食过量带来的身体不适。

   

降低自己暴饮暴食的几率

① 保证一日三餐,不要让自己太饿或者太饱。


② 保证在你生活触手可及的地方很少或没有垃圾食品,很多时候其实不买就不会吃。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好的状态

每天坚持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研究发现每天35分钟的运动可降低17%的抑郁症风险。


早睡早起不熬夜。睡眠不足会增加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让人更难以应对压力。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才能保证身体处于正常节律和正常内分泌状态,提升身体各方面功能,包括应对压力的能力。

来 源 /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广东卫生在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情绪性,多巴胺,危害,食物,压力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