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如何治,才能做到“降期”,获得临床治愈机会?
手术治疗是癌症治疗的一大“利器”,在肝癌的治疗中,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是肝癌患者获得根治和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
然而,在我国,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大多数的肝癌患者在确诊时通常已经处于中晚期,加上大部分患者肝炎病毒感染合并肝硬化易致肝功能失代偿,生活质量极差,可获得手术治疗的病例仅占20%~30%,而且术后复发率高,长期生存率低。
因此,如何在延长晚期肝癌患者有限生存期的同时,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改善临床症状?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痛苦?成为当今肝癌治疗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降期转化治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在肝癌的分期中,大致分为I、II、III、IV四期,其中II-IV属于中晚期,随着分期的升高,手术治疗的机会减少,且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针对这一问题,现代医学提出通过降期转化治疗,使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降期为可手术治疗,或使部分姑息性治疗患者转化为根治性手术切除,或使不能进行抗肿瘤治疗的部分患者转化为获得姑息性抗肿瘤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延长生存。
那么,如何降期转化治疗,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呢?
实际上,降期转化治疗也即通过多种手段,如介入治疗、放射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以实现缩小肿瘤、促使脉管癌栓缩小或消失、促进剩余肝脏体积代偿性增大,从而为患者创造手术切除机会,减轻肿瘤负担,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而多种治疗手段联合的综合治疗是晚期肝癌降期治疗主要的治疗模式。近年来中晚期肝癌多种手段联合治疗后降期再手术切除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令人振奋。
1991年国内就首次报道了共482例经过剖腹探查手术证实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随后通过肝动脉插管化疗、放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手段,成功使33例患者接受手术切除,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73.7%和63.3%。
随后的几十年里,也陆续报道了很多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达到降期治疗的案例,研究也表明,降期后再进行手术切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而且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升。
中医维持治疗,预防术后复发,提高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中医辨证治疗除了在肝癌降期转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肿瘤控制在原发病灶,甚至使得肿瘤缩小外。在术后的预防复发转移中,中医药也不可或缺。
目前,肿瘤的最佳治疗策略为多“兵种”联合作战,也即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清除肿瘤,减轻并发症,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和实现与健康人无异地生活的目的。
在预防术后复发这方面,临床多采取化疗或靶向治疗联合中医治疗的模式。其中,中医的优势最主要体现在2方面:
1.减轻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副作用:
恶心呕吐、食欲消退、骨髓抑制(如白细胞下降)、周围神经病变(如手脚末端麻木、刺痛)等为化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皮疹、甲沟炎、腹泻、间质性肺炎等症状为靶向治疗的常见副作用。这些抗癌治疗手段所带来的副作用通常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影响治疗的疗效。
因此,预防或及时缓解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中医药则可以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2.协同化疗、靶向治疗,增强疗效:
中医药本身直接具有抗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缩小或稳定肿瘤、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或改善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现代药理学也表明,如莪术、半枝莲、天葵草等中草药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黏附和清除癌细胞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肿瘤都是一个特定的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肿瘤在人体组织器官造成各种器质性的病变,并使机体表现出反应亢进或减退的现象,表现出变化的、复杂的证,但是不同癌瘤之“病”是稳定的、特定的,临床治疗各种癌症时,不但要抓住不同的“证”,还要抓住特定的 “病”,将辨病和辨证有机结合起来,辨证用药同时也辨病用药,针对性进行“中药靶向治癌”,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81岁的洪女士,2018年9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下隐痛,于当地医院查磁共振:肝右叶占位,考虑肝癌。甲胎蛋白:906.2 ng·mL-1,先后进行2次TACE术,并接受化疗及免疫治疗,患者因不能耐受未能坚持。
2018年12月初出现乏力明显,双下肢为甚,右胁下隐痛,食欲差,口干,咳吐白痰等症状,于12月26日来诊,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毒结证,治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瘀,解毒抗癌,服药28剂。
2019年1月30日二诊时,洪女士自述服药后右胁隐痛较前减轻,口干好转,咯吐少量白痰,饮食量增加,全身乏力好转,但双下肢仍然感到乏力。复查甲胎蛋白:273.7 ng·mL-1。患者已无明显咳嗽,因此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
2019年3月5日三诊:患者乏力缓解,右胁下未诉不适,三餐饮食量正常,复查甲胎蛋白:217.7 ng·mL-1,磁共振:肝右叶占位,介入术后,病灶较前MRI所示变化不大。患者诸症减轻,后期随证加减治疗,随访至2020年8月,病情稳定,期间病情评估可择期行第3次TACE术,每月复查甲胎蛋白均维持在200 ng·mL-1左右,磁共振检查未见病灶转移及增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