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重塑“贲门”结构,减少食管反流---建立贲门肿瘤患者的新生活

2021-10-08 10:14

胃癌、贲门及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逾百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

9月17日,在中秋节佳节来临之际,患者马老太高高兴兴的从淮安市第一人民胃肠外科康复出院,家属拉住庞利群博士、汤素娟护士长和主管护士谢从雪的手,不停的表示感谢。在2周的住院期间,马老太经过精心的手术和护理,顺利痊愈出院。尽管进行了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和食管胃吻合,但是通过新的抗反流技术---《食管胃不对称吻合》的手术方法,重建了“贲门样”的结构,具有“单向阀样”的抗反流功能,患者手术后没有反酸、嗳气等食管反流的症状。患者马老太说,“吃饭喝水就像没有手术前的感觉一样。”

患者马老太,68岁,之前因为进食不畅感,在当地医院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贲门恶性肿瘤,随后来到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患者和家属均要求,在手术时尽量保留部分胃的功能。

根据手术前的CT检查评估,患者为较早期的贲门肿瘤,可以做根治性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方式的重建消化道,保留部分远端胃,使患者后期得到更好的康复。但是,此种术式今后将发生难以避免的反流性食管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既要保胃又需无反流”这样的困惑和难题,目前国内外在临床工作中报道和应用了很多手术方式,但是都无法解决重建的食管-胃吻合口具有“贲门样功能”。

“我们可以努力一下。”这是每位患者最想听到的话。此前马老太及家属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医生均表示可能需要做全胃切除,难以解决既保胃又无反流的这样的问题。在他们快要放弃的时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没想到在该院看到了希望。淮安市一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庞利群博士告诉患者和家属,可以努力保留部分胃,并通过不对称吻合的手术方法使重建的食管-胃吻合口具有一定的抗反流功能。他还向患者详细讲解了病情及治疗模式。

据庞利群博士介绍,胃癌、贲门及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逾百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

近年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技术逐渐成为胃癌(贲门)及食管肿瘤根治性手术的发展方向。而在早期贲门胃底部肿瘤和食管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肿瘤)切除、腹腔淋巴结清扫和食管-远端胃吻合术,一、在直视下保证肿瘤的切除范围;二、清扫相应的区域淋巴结,达到了肿瘤根治的规范及要求;三、采用食管-胃(或远端胃)吻合的消化道重建方法,这是最接近于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基本原则,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的解剖通道、部分胃及十二指肠生理功能,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其术后营养状况评价明显优于行全胃切除术患者。但是由于手术切除了贲门、切断了迷走神经,破坏了正常的食管-胃结合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丧失了抗反流功能。在食管-远端胃吻合后所导致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达60~70%。病人术后常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胸骨处烧灼感、进食困难、反复发生的肺炎等症状,已经成为食管、贲门及近端胃肿瘤根治术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庞利群博士对现有的食管-胃吻合手术方法和胃食管反流的机制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应用计算机仿真建立食管-胃吻合的三维力学模型进行基础研究,以指导和改进吻合方式,建立了一种新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食管-胃不对称吻合技术》,并已经通过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审查。近年来,他们对早期贲门及胃底部肿瘤的患者,在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后,采用《食管-胃不对称吻合》的方法重建“贲门样”的结构,术后以腹部CT检查和胃镜检查证实,重建的吻合口具有瓣膜样的形态结构,消化道造影证实,重建的吻合口具备“单向阀”样的抗反流功能,手术后患者无反酸、嗳气和胸骨后疼痛等食管反流症状,取得了满意的抗反流临床效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贲门,患者,肿瘤,吻合,食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