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挤眼、愁眉、皱鼻子、噘嘴,这些坏习惯家长莫忽视

2021
10/02

+
分享
评论
儿科医生朱志超
A-
A+

孩子频繁挤眼、愁眉、皱鼻子、噘嘴,这些坏习惯家长莫忽视。

孩子频繁挤眼、愁眉、皱鼻子、噘嘴......

孩子耸肩、摇头、扭颈.....

孩子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

孩子控制不住地骂人、说脏话......

如果有以上现象,家长莫忽视。

10311633140808857

医院近期收治了几十名患上抽动症的孩子,这些孩子均有不停挤眉弄眼、骂脏话的“怪习惯”,一些患儿还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暴怒等心理障碍。近年来,抽动症患儿增多,抽动症的发生与生理、心理因素相关,患抽动症的儿童主要表现为肌肉重复抽动和发声抽动。

64811633140809219

抽动障碍很常见

抽动症目前把它归属在“行为障碍”范围内;以5-7岁发病者最多见,根据临床观察,女孩发病比男孩早,如治疗不及时可延续到成人。发病性别男多于女,比例为(3-4): 1,病程长,反复发作。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渐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主要分为:1.短暂性抽动障碍,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3.抽动秽语综合征TS。

15601633140809478

小儿抽动症的特点

要为不自主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多见的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的小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90281633140809802

小儿抽动症易被误诊

1、少数可能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将喉肌抽动而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诊为结膜炎;皱鼻诊为慢性鼻炎等。

2、儿童对症状有一定抑制能力,疾患轻者有意掩盖其症状时,家长及医生一般不易察觉。

许多家长往往轻视此病,认为孩子不停眨眼、耸肩算不良习惯,用不着找医生。患儿经规范正规治疗,大多能获得较好疗效,能够正常生活学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小儿抽动症,抽动障碍,莫忽视,坏习惯,愁眉,鼻子,噘嘴,家长,频繁,孩子,症状,眨眼,肌肉,摇头,耸肩,病程,脏话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