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三叉神经痛纠缠8年,痛得以头撞墙,不曾想微创手术就能治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容易使人肝火旺盛而心烦气燥、控制不了情绪而发脾气,加之气候温差变化较大,更容易造成三叉神经痛等疾病,因此,秋季就成了三叉神经痛高发的季节。
依照疼痛级别在临床上分为 0 到 10 级来算,有的病人三叉神经痛刚开始发作时,带给人的疼痛感就能达到 10 级,痛起来生不如死,而且稍不留心就会触发疼痛的“扳机点”,引发疼痛,患者备受折磨。
遗憾的是,这种病听起来有点陌生,很多人往往都不知道,很多患者以为自己是牙痛、偏头痛等,放任不管,或是跑错科室,耽误了治疗 。
01
患三叉神经痛8年,长期、无任何征兆的疼痛让她备受折磨!
来自曲靖罗平王阿姨,今年51岁,8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颜面部疼痛,开始主要集中在左侧面部及下颌,发作时呈针刺样疼痛,有“串电样"感觉,在吃饭、刷牙及说话时可诱发疼痛,当时以为是牙病,自己尝试偏方,除了自行服用止痛药,当时未行诊治。
后疼痛逐渐加重并扩散至整个左侧面部,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并给了西药及中药治疗,效果欠佳,6年前到上海某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疼痛减轻,但未完全好转,继续服用上述药物治疗。
效果仍不理想,就这样一直断断续续地药物治疗了6年,疼痛袭来时,刚开始王阿姨强忍着尚能坚持下去,但长期、无任何征兆的疼痛还是击垮了这位五旬老人,每次只能以头撞墙,甚至本来乐观开朗的性格也变得抑郁寡欢。
尤其是9月初以来,王阿姨被三叉神经痛折磨得更加频繁,气温稍微一变化都会引发疼痛,哪怕遇到一丝微风也会疼痛,而且疼痛加重,呈刀割样锐痛,伴有麻木感,口服药物治疗已经基本无效。
为求进一步治疗,9月16日,王阿姨在家人陪同下,到我院就诊,门诊以“三叉神经痛”收入我院神经外科一病区。
通过核磁共振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并与舌咽神经痛、头痛等鉴别诊断,王阿姨很快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9月22号,副院长任杰带领神经外科一病区团队为王阿姨施行了经皮穿刺“左侧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术后第二天,王阿姨自己描述称,左侧面部便不再感觉到疼痛。
02
这三类人最容易遭三叉神经痛,无法自愈千万别忍!
三叉神经是人体十二对脑神经之一,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主要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以及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信息传送到大脑。
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之一,95% 的情况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
年龄越大往往血管的弹性下降,血管袢程度增加,导致神经压迫加重,当神经压迫到了一个临界点就会诱发三叉神,跟据目前患病情况来看,这三类人最容易遭三叉神经痛:
① 女性:跟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三叉神经痛;
② 中年人:三叉神经痛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峰发病年龄为40~50岁;
③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血管硬化患者和多发性硬化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疼痛在头面部,骤发骤停,呈刀割样、烧灼样、针刺样等,难以忍受的剧痛,一般历时数秒至数分钟,且不定时发作。
平日里,说话、咀嚼、漱口、洗脸、打哈欠、触摸等都可能引发三叉神经痛,以致患者极为小心,甚至产生恐惧心理,随着病程延长,疼痛会逐渐加重甚至每日发作。
而且,这种病症不会出现自然而然就好的情况,如果出现对应的症状,千万不要忍着,应尽早就医治疗。
03
气候变化是三叉神经痛的易发因素!
任杰主任介绍:气候变化是三叉神经痛的易发因素。入秋后,由于气温多变、天气忽冷忽热,而且昼夜温差较大,很容易刺激肌肉及血管收缩,导致三叉神经异常放电,引起剧痛。加之入秋后微风较多,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触发疼痛“扳机点”,引发疼痛。
这个时节是三叉神经痛的多发时节。任主任表示,对于血管压迫神经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一般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无法从病因上解除疼痛。
微球囊压迫术是目前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治疗的术式,它的原理是把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神经纤维解除卡压,并通过扩张的微球囊压迫破坏痛觉神经纤维,既去掉了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又能保留面神经功能。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科普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到院咨询医生。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