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是垂体瘤的一种,此类型垂体瘤富纤维化,质地通常较韧,血供也较丰富,手术切除难度较其他类型垂体瘤要高得多。
垂体位于大脑底部的中央位置,约重0.6克,约豌豆大小,但其拥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可分泌生长激素等在内的多种激素,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大多离不开它。
外界刺激、遗传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垂体上长出肿瘤,我们称之为垂体瘤,可以分为无功能性垂体瘤和功能性垂体瘤。
▲ 垂体在颅内的大致位置
垂体瘤一旦出现,人体的腺体、器官功能也就跟着乱套。下面,李士其教授为大家科普一下不同类型的垂体瘤临床症状:
一、无功能性垂体瘤
这类垂体瘤不分泌激素,一般情况下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可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老年患者易被误诊为老花眼、白内障等眼病。
若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压迫海绵窦,引起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等症状。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头痛、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症状。
二、功能性垂体瘤
这类垂体瘤能分泌激素,根据分泌的激素不同有不同的临床症状:
1、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
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孕。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性功能低下,如性欲下降、阳痿或不育。
2、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
儿童期患者,可因过量的生长激素导致身材异常高大,即为巨人症。成人患者表现为前额隆起、鼻翼宽平、下颌突出、口唇及舌头肥厚、牙缝增宽、手足增大、鞋码增大等症象。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
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头面颈部肥胖而四肢相对较为瘦小)、满月脸(脸部潮红变圆)、痤疮、水牛背(颈背部有肥厚脂肪堆积)、紫纹(身上紫红色的皮纹)等。
4、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型垂体瘤
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型垂体瘤(以下简称TSH腺瘤)比较罕见, 90%的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如怕热、多汗、心悸、多食、消瘦、易激惹、手抖等。
李士其教授:TSH腺瘤易被误诊原发性甲亢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李士其教授指出,人体中存在多种调节甲状腺的机制,甲状腺激素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多了,就会抑制上游激素的合成。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上游激素的合成就会增加,从而将最终的甲状腺激素保持在稳定范围。
因此,一旦这个调控系统出现问题,比如垂体长了瘤,促甲状腺激素就会大量分泌,那下游的甲状腺只能在上游激素的作用下不断分泌甲状腺激素。
所以,TSH腺瘤常常被误诊为原发性甲亢,特别是被误诊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延误病情的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