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和剖宫产,哪个更疼?”经历一次终身难忘!
“顺产和剖腹产,哪一个更疼?”这个问题在所有的准妈妈们脑海中都停留过。我们一边听着“过来人”对于生孩子所遭受疼痛的渲染,一边又在努力想法设法逃避这件事。但是,可能真实的答案会让所有人失望——因为生孩子的疼痛无法避免,只是分个先后罢了!
妈妈体质PK宝宝体质:如果孩子的体质比妈妈强,他里头分泌的乳化酶就多,此时妈妈的反应就是先破水,孩子生下来体质较好,但如果后天带的不好,孩子的体质会变差。如果妈妈的体质较强,她分泌的乳化酶多,反应就是先见红,孩子生下来体质较差,但如果后天抚养的好,孩子的体质会慢慢变好。
剖宫产的痛点在哪里?
肚皮伤口痛
胎儿头颅的最大横径有10 cm左右,为了能把他顺利从妈妈的肚皮里解救出来,剖宫产刀口一般也要10 cm。是不是想想都疼?
好在手术过程中有麻药这个“灵丹妙药”,能让产妇感觉不到痛,只有肚子被拉扯的感觉。不过麻药效果过去后,刀口所带来的疼痛就会接踵而来,而且手术当天晚上最为剧烈难忍。
插尿管疼痛
剖宫产的妈妈一般在手术前就要插导尿管,因为手术切口的位置离膀胱、输尿管很近,插上导尿管便于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防止手术过程中伤及“无辜”。
插导尿管啥感觉?大多数妈妈的描述是:有点胀痛。在手术结束后,导尿管还要保留24~48小时,妈妈们在这期间翻身时要万分小心,如果不小心拽下,还需要再次体验下这种酸爽。
按压子宫痛
有些妈妈将压肚子比喻成“产后极刑”!也是,按压子宫时,除了直接接触伤口外,还会使子宫隆起,牵拉腹壁切口,再加上麻药开始失效,这酸爽,想想就知道。
顺产的痛点在哪里?
子宫收缩痛
子宫收缩的疼痛贯穿整个分娩过程,是准妈妈害怕顺产最主要的原因。但你知道吗?若没有疼痛这个“外援”鼎力相助,胎儿很难顺利从妈妈体内娩出。
胎宝宝深居子宫中,想要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必须得通过产道才能出来,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组成的管道,弯曲且狭窄,光凭宝宝一己之力是无法顺利通过的,需子宫不断收缩来助力。
而子宫的每一次收缩,就让准妈妈感到:痛!痛!痛!
而且疼痛的程度会逐渐加强:初期,疼痛程度像用刀切割皮肤一般;而到了后期,疼痛可达剧烈疼痛的级别,就像全身多处的骨头被折断了。
私处损伤痛
胎儿在经过窄窄的产道时,势必会对它造成压迫,使子宫下段、宫颈、阴道、会阴受到牵拉和损伤,所以,在分娩后期,准妈妈会阴部有剧烈刀割样疼痛,或针刺样锐痛。
如果胎儿太大(体重≥8斤),或者是准妈妈发生急产(分娩过程少于3小时),还有可能面临会阴侧切、会阴撕裂所带来的疼痛。
产后宫缩痛
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大部分新妈妈都要经历这种产后痛,它跟分娩阵痛一样,都是子宫间歇性收缩引起的,目的是帮助子宫止血,促进子宫内残余的血块排出,有利于子宫的恢复。不过,对比分娩时的宫缩痛,这时的疼痛已经是浮云啦。
时间:
剖腹产手术的入院时间要长于顺产,10年前顺产留院时间还是3~5天,剖腹产入院时间为5~7天。
现在总趋势都是在缩短,顺产1~3天,剖腹产3~4天已成为常规。
哺乳成功率:
顺产后哺乳成功率高,顺产妈妈饮食方面没有明显的限制,产后活动自如,能够较早地完成哺乳行为。
剖腹产下奶慢,这与剖腹术后有进食限制、营养匮乏等有一定关系。
产后恢复:
顺产产妇大多数当天就可以下床并能亲自照料婴儿,其平均出血量相对剖腹产而言也会少一半,产后贫血发生率也比较低。
而对于术后排便问题,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会面临,但剖腹产会更多一些,而顺产患痔疮的人会明显多一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