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年人,从身边开始!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僵硬、抖动、迟缓”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长、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各种负担。
什么样的人群易患帕金森?
目前认为与年龄、环境和遗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高龄更多见,40岁以前则发病少见。
具有毒物接触史,特别是农业、工业某些毒物可能是诱导发病的原因。
遗传因素也可使患病易感性增加,但只有在环境因素及年龄老化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发病。
如何进行早期诊断?
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辅以治疗初期患者对多巴胺能药物反应的综合判断。
详尽的病史对诊断尤为重要,临床表现包括特征性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当患者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时,就要及时给予评估。
运动症状:
运动迟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主要是动作速度缓慢和幅度减小。
静止性震颤:震颤频率为4-6Hz。
肌强直:出现“铅管样强直”和“齿轮样强直”。
姿势平衡障碍:出现“冻结步态”和“慌张步态”。
非运动症状: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顽固性便秘、尿失禁、体位性低血压等。
精神障碍:多数表现出无欲和迟钝的精神状态。
睡眠障碍:可有失眠、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感觉障碍:嗅觉减退、肢体麻木、疼痛等。
相似的症状,如何防止误判?
诊断帕金森,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为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震颤。
帕金森综合征
多由继发性原因引起,如感染、药物、中毒、脑动脉硬化、外伤等。
老年人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可引起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常伴有锥体束征;药物诱导帕金森综合征的高风险药物包括丁苯那嗪、利血平、甲基多巴、氟桂利嗪、桂利嗪以及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伴发于其他神经变性疾病的帕金森综合征,包括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变性、路易体痴呆等。
各种原因引起的震颤
主要包括特发性震颤、老年性震颤、癔症性震颤,其中第一种是最主要的鉴别点。
对于帕金森如何治疗?
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原则是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命质量为目标。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不良反应,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
为什么药物服用一段时间,效果不好了?
对于中晚期患者,可能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运动并发症的出现。
一方面要继续力求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一些运动并发症,处理原则主要是调整药物种类、剂量及服药次数,效果不佳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