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说:这种提前发现肿瘤复发的手段,适合哪些人?

2021
09/29

+
分享
评论
美中嘉和
A-
A+

很多患者疑问:明明肿瘤已经清除了怎么还是会复发?实际上肿瘤的复发并不是凭空出现。

癌症复发恐惧,也被称作“达摩克里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及过度关注身体症状变化,并将身体的某些症状如疼痛、胸闷等作为病情加重的征兆。

据报告,49%的癌症幸存者都有明显的癌症复发恐惧。一方面,尽管癌症的诊疗水平不断提升,但癌症的复发和转移仍是难以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虽然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复发转移的标准,但这样的标准并不“完美”。

肿瘤的复发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在影像学观察到明显病灶之前,癌细胞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如何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诊疗策略,更早地发现复发和转移,是目前肿瘤诊疗的探索方向之一。

2021年9月25日~29日,第24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1年CSCO学术大会如期召开。

一年一度的“CSCO学术大会”是全国各地医生共同交流、进步,探讨肿瘤治疗规范化及未来方向的盛会。9月25日上午,“见微知著,肠治久安——新技术助力肠癌早期诊断”主题卫星会顺利落幕,与会专家分享了肠癌诊疗及早期筛查中的新技术进展与应用价值。

正如大会主席丁克峰教授的开场致辞所说:“近年来,随着肿瘤防治中的新技术与新成功的不断涌现,例如DNA甲基化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肠癌的防控前移、精准诊疗、疗效评估、复发监控等方面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让我们赶紧来一睹这种属于未来的技术吧~

微小残留病灶——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

微小残留病灶是指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后即便达到完全缓解(CR),体内仍然残存有肿瘤细胞的状态。微小残留病灶是导致临床复发和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影像学方法可诊断的精度在1立方厘米左右,但当肿瘤大小在1立方毫米左右时,影像学的检查手段就很难明确是否复发了。‘’彭俊杰教授说到,“但肿瘤大小在1立方毫米左右时,肿瘤细胞释放进入血液中的ctDNA,就有可能被液体活检技术检测到。

《ASCO年度报告:2015临床肿瘤学进展》中,液体活检技术被列为肿瘤治疗领域下一个十年趋势之一。ctDNA作为液体活检的首选已逐渐从科研走向临床。“通过液体活检技术去评估微小残留病灶的状态,可以比影像学更早地发现肿瘤复发。”彭俊杰教授说到。

除了更早发现疾病复燃或复发,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对于进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也有帮助。“很多肠癌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可以达到临床完全缓解,但临床完全缓解和病理完全缓解(pCR)并不能等同,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把微小残留病灶的监测和影像学检查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加精准的判断病理缓解的状况。”

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也同样适用于根治性手术后或者辅助治疗结束后的患者,这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应用。通过评估微小残留病灶的状况,可以区分可能受益于辅助治疗的患者人群,预测根治性治疗和辅助治疗的疗效。

2019年发表于JAMA Oncology的一项研究,入组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30天ctDNA阳性患者的复发风险是阴性患者的7.2倍,在辅助化疗后第一点阳性患者复发风险为阴性患者的17.5倍,而在动态监测中复发风险达到了43.5倍。

新技术助力肠癌早期防治

主题讨论环节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功教授主持,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叶庆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楠教授和天津市人民医院的张昭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就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新技术在肠癌临床中的应用前景、挑战以及肿瘤早筛技术的应用价值发表了各自的感受与见解。

在谈及微小残留病灶检测的应用前景时,在场专家表示,随着检测成本的降低和准确率的提高,未来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有望同癌胚抗原(CEA)检测一样普及,应用前景光明。

肠癌早筛是实现“治未病”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环节。陈教授强调,“2021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已将50~74岁一般风险人群直接肠镜筛查从Ⅱ级推荐提前至Ⅰ级推荐”。

肠镜无疑是肠癌早筛、早诊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具有侵入性,患者依从性差;而且肠镜检查需要患者提前进行肠道准备,还有肠道穿孔、感染等风险,筛查过程中镇静剂的副作用等也不适用于一些有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

更重要的是,我国现有的肠镜硬件设施及专科医生资源短缺,无法满足近2亿人的大规模筛查需求。因此,非侵入性的肠癌诊断方法,例如检测粪便或血液标本中与肠癌发生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无法或不便做肠镜的人群来说,无疑提供了新的选择。

会议总结

丁教授强调,无论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或是肿瘤的早筛均需要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例如华大基因引进的Signatera技术,将技术革新与临床科研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萃取和凝练关注点,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帮助。而在肠癌的早筛早诊过程中,新技术同样展现了其在临床筛查中的价值,相信未来多组学技术的应用会为中国肠癌早筛带来更多启示。

此外,肠癌是非常适合做筛查的恶性肿瘤之一,“防大于治”,早诊早治非常重要,大家应重视肠癌早筛,共同助力健康中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肿瘤,手段,专家,提前,肠癌,病灶,肠镜,癌症,检测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