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背后的蓄力与探索

2021-09-27 10:01   赛柏蓝器械

当国产替代、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中国智造等名词成为行业追逐的热点时,是多年来国家大力推动高端医疗设备产业振兴的政策,所积攒下的势能,正在一一呈现其蓄力。

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国家多次发文支持

今年2月,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医疗装备要实现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诊断检验装备、治疗装备等高端医疗装备亟需的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要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可靠,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但其实,早在《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0)》中就指出了这一政策背后的困境: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有些高端医疗器械的核心部件国内还不能生产,需要依赖进口。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下,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短缺的现状暴露无遗:医疗器械设备产能供应无法跟上,究其原因,除了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停工之外,芯片、传感器等零部件依靠进口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困难。

针对于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相关领导也曾表示,工信部正在组织医疗卫生、医疗装备等领域的专家深入梳理医疗装备的短板弱项,研究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和装备瓶颈,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

中国智造,医疗器械行业动作频频

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大力发展高端医疗设备。

而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的短板,不论是核心技术还是零部件,最息息相关的,还是我国医疗设备领域企业制造的能力。

所幸转型升级是近几年来的主旋律,医疗设备制造企业升级也不例外。而他们寻求的更高效率的生产方式,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今年的CMEF器械展上,“中国智造”也是各家器械企业着重凸显的方向,无疑也是他们长久以来布局的一个大方向。

但在通往“智造”的这条路上,往往并不是单打独斗就能走好的。业内合作、跨行业合作,或者说类似于“你出技术、出专利,我出制造能力”的互补式合作并不少见,已经有不少头部医疗器械厂商选择转型升级,让医疗器械设备在生产能够拥有更多自主研发、可控的高端技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疗器械,零部件,工信部,蓄力,短板,企业,升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创新器械的「物价之痛」
    打开APP 赛柏蓝器械
  • 倒计时!耗材招采全国统一
    打开APP 赛柏蓝器械
  • 又一高值耗材开始集采
    打开APP 赛柏蓝器械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