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圆锥角膜需要早期诊断?
文章转载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专家简介:毕燕龙,上海市同济医院现任眼科行政主任、眼科教研室主任、眼科规培基地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博士、德国科隆大学博士后,玻璃体视网膜专业硕士、角膜病专业博士和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星光计划创新之星。擅长常见眼科复杂显微手术。尤其是各类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眼整形美容、泪道病及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等的诊治。
为什么圆锥角膜需要早期诊断?
针对激光治疗近视眼的人群,早期进行圆锥角膜的筛查十分重要,如果这类人群实施了近视眼手术,那么术后发生角膜膨隆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的几率大大增加。医院一般采用Scheimpflug成像技术系统在诊断早期圆锥角膜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但同时,角膜后圆锥的重要性正被日益显现出来。
人群中圆锥角膜的发生率大概是1/2000,对于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往往需依赖几项检查的综合评估才可确定。另外,一些比较疑似的病例也往往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对于散光超过2D者,圆锥角膜的可能性就增加到了14.1%(6.3%是真性圆锥角膜、78%是亚临床圆锥角膜)。
我们目前的诊断工具都有哪些?
早期的仪器大都基于Placido盘来检测角膜曲率的原理,比如角膜屈光度较高的一个区域被屈光度较低的一个区域包围、角膜上下方的屈光度不对称、最陡轴向在水平子午线上或下的歪曲都是这类仪器诊断圆锥角膜的特征性参数。之后 OrbscanI和Ⅱ具有了宽视野的角膜测厚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检测功能,检测的主要指标如下:与BFS相比的最大后表面升高、中央3mm和5mm不规则指数和厚度、前表面顶点的升高进程、前表面顶点的移位、最薄点厚度等。
另一个仪器是,Oculus公司的Pentacam,也是基于Scheimpflug成像原理的,是从25万个实际的角膜点位获取的3D地形图,可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厚度、前房角。Pentacam的最显著特征是基于Belin/Ambrosio的角膜膨隆检测分析功能,可以检测激光近视眼术后亚临床的圆锥角膜发生。
另外有些波前像差仪,可通过检测角膜前后表面的Zernike系数和高阶相差来辅助诊断临床期和亚临床期的圆锥角膜。采用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可检测角膜的迟滞性及角膜阻力参数,来辅助评估角膜是否有膨降趋势。眼前节频域OCT可对角膜做高清断层扫描,圆锥角膜者多在颞下方部位的角膜基质尤其是角膜上皮层变薄。偏振敏感OCT(PS-OCT),能通过检测圆锥角膜者角膜后表面的平均脸相延迟性来证实其角膜板层胶原纤维的结构性变化。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可对圆锥角膜者的角膜断层高清结构进行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光学质量分析系统等都可对圆锥角膜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圆锥角膜的治疗方法
在疾病的早期,单纯眼镜就可矫正。当角膜表面变成不规则散光时,应要配戴接触镜。
当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或病情进展时,要及时手术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