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故事正在医药圈上演……
“被央行、银保监会约谈”、“负债2万亿”的消息一经传出,恒大集团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
让恒大深陷巨额危机的负债路,是一条与监管背道而驰的扩张之路。而讽刺的是,这条贪婪之路也不乏有药企以身试险,最终在扩张与政策的裹挟中变得不堪一击。
疯狂扩张的背后,恒大健康渐行渐远
恒大曾在广告中喊出“可以恒大,何必其他”,但事实却告诉我们“可以其他,何必恒大”。
时间线往前推5年,彼时的恒大风光无限。2016年,恒大击败万科,首次登上中国房地产销售榜榜首,也首次进入世界500强。
也是从2016年开始,恒大债务开启暴涨阶段,1.16万亿一跃升至1.97万亿,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源于恒大与监管背道而驰,开启疯狂的业务扩张后迎来了致命一击。
疯狂的负债背后,恒大的钱去哪了?
除了在房地产行业扩张外,这些年恒大在产业多元化的道路上不断攻城略地。在恒大集团的官网上,展现了多项业务:恒大地产、恒大汽车、恒大物业、恒腾网络、房车宝、恒大童世界、恒大健康、恒大高科技、恒大冰泉等其他产业。重金投入的多元化并未成功,反而让恒大在债务泥潭里更加深陷。
马云曾说,下一个取代他的首富,将是来自大健康领域的。在大环境的趋势下,各行各业纷纷跨界健康产业,搭建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线上药店等。恒大也不例外,创建了恒大健康。
如今深陷泥潭的恒大正焦虑地四处寻找买家,卖掉一切可割舍的业务和项目,其中就包括健康业务。
2020年7月,“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变更为“恒大汽车”。如今,改名已有一年有余,汽车没造出来一辆,健康业务仍贡献着主要收入。2021年半年报显示,恒大汽车营收69.2亿元,健康管理业务贡献了99%以上的收入。
曾经,恒大在医疗服务上不惜花重金自建医院,最受关注的当属“打破由三甲医院国际部、特需部门、高端专科医院构成的高端医疗市场格局”的海南博鳌恒大国际医院,挂名为布莱根和妇女医院的附属医院。也是这家恒大健康版图中的博鳌恒大国际医院,正在成为下一个被甩卖的目标。
2021年8月10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正在接触第三方投资者,计划出售部分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附属上市公司恒大汽车(恒大健康)的部分权益。
目前,博鳌恒大国际医院的运营情况欠佳,年年亏损。恒大医院以曾任广州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院长的杨毅院长领衔,共有医生约40人,护士约50人,其他业务人员加起来共计100多人。而医院每日门诊量、住院患者数量却只有10个左右,每月的手术量甚至低至个位数水平。
再加上医院开业时间不长,患者体量较小,考虑到目前恒大自身难保的处境,健康业务不可避免将受到冲击。
并购机器下线,誉衡药业申请破产重组
如果说恒大是因为违背政策监管、过度扩张种下了恶因,那么誉衡药业已经吞下了恶果。这家曾于2010年A股上市的药企,却不得不在10年后申请破产重组。
2000年,眼科大夫朱吉满花了168万元买下一个破产清算的药厂,建立了誉衡药业。在创立初期,朱吉满依靠骨科愈合剂的注射液赚到了第一笔钱。自注射液2004年被纳入国家医保体系后,誉衡药业便以此作为业务重点。根据誉衡药业的公开数据,注射液的2007年至2009年营收分别占总营收的56.18%、50.56%和40.39%。正是因为这款注射液,誉衡药业2010年6月成功在A股上市。
一直到2015年,誉衡药业的股价达到巅峰,上涨至234.72元/股。朱吉满身价也水涨船高,以超过100亿的身家跻身于胡润富豪榜。
为了更好的发展,朱吉满决定大肆并购企业,拓展支线业务。与通过发行股份以及定增募资不同,誉衡药业或为了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大多采取现金支付。在这种情况下,朱吉满频频通过信托计划、股权质押等途径融资来实施其并购扩张计划,导致了日后疯狂的债务累积。
据“思齐圈”统计,2012年以来,誉衡药业合计耗资约129亿元相继收购了蒲公英药业、上海华拓、澳诺中国、南京万川、普德药业等多家公司,其中,仅收购普德药业就耗资27.76亿元。如此频繁的并购行为,誉衡药业因此被称为“并购机器”。
树大招风,誉衡药业并未能在风中屹立不倒。大手笔的扩张计划没有到预期的效果,誉衡药业最后完成并购的只有13家公司。与此同时,盲目扩张的“后遗症”开始出现,誉衡药业的资金周转开始出现问题。
2015年,誉衡药业扩张之后负债率从4年前的5%直线飙升到50%以上,到了2019年的时候,誉衡药业的负债率已经高达75.21%,而且亏损高达26.62亿元。再加上近年来,并购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导致誉衡药业业绩不断下滑。例如30亿收购的信邦制药,2018年就亏损了12.97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国家于2019年7月发布政策,严格限制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剂,这对誉衡药业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为了维持经营,朱吉满只能开始“卖子求生”。去年11月,誉衡药业拟以14.2亿元出售“现金奶牛”澳诺制药100%股权给华润三九。据米内网数据,近年来澳诺制药产品及品牌连续位列零售市场钙补充剂第二位,钙补充剂药品市场第一位。若交易顺利实施,在不考虑相关税费和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誉衡药业将产生投资收益约为10亿元。
但于事无补,在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下,誉衡药业股价的下跌幅度超过了70%。无奈之下,朱吉满在2020年7月7日申请破产重组。
自救仍道阻且长
成立20年的誉衡药业,在2020年财报中曾致股东一段话,其中一句引自《道德经》的话耐人寻味——“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0岁,誉衡药业在成年之际经历了破产重组后,也正面临着转型危机。一方面,在重点监控目录、带量采购等医药政策下,誉衡药业的主营产品深受影响;另一方面,誉衡药业也计划成为专业的CSO公司,为客户提供CMO+CSO一体化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上月底,誉衡药业与药明生物联合开发的抗PD-1全人创新抗体药物赛帕利单抗获批批准上市,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目前国产PD-1产品“内卷”严重,面对如此竞争局面,利润拉升恐十分有限。
与此同时,恒大也对市场动荡作出了积极回应。9月22日,恒大发布2020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 第一期 ) 2021年付息公告称,将于2021年9月23日支付2020年9月23日至2021年9月22日期间的利息。
黑格尔曾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但我们能看到的是,经历了盲目扩张、深陷负债后,企业已经开始学会积极升级,但能否自救成功仍道阻且长。
参考文章:
[1] 中经医健资本圈:《誉衡药业并购后遗症扣非两年亏29亿 朱吉满控制股权冻结率超90%面临风险》
[2] 新浪医药:《业绩变脸、主营产品受重创...断臂求生的誉衡药业能否走出困境?》
[3] 风暴眼:《拆解恒大2万亿债务路:始于16年与监管背道而驰 许家印十年套现500亿》
[4] 健康界:《当恒大不再「恒大」,下一步会不会......卖医院?》
[5] 投资者网:《“断臂自救”仍巨亏20多亿誉衡药业并购“后遗症”如何治》
[6] 财料:《又一药企倒下,一夜之间负债率高达75%,原来因为129亿并购》
来源:思齐俱乐部 整理:Janessa
排版:Joyce
责编:Adam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