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NOTE-598研究(PS01.09)纳入了初治的PD-L1 TPS≥50%晚期NSCLC患者,一线使用帕博利珠单抗+伊匹木单抗(CTLA-4抑制剂)或帕博利珠单抗+安慰剂进行治疗,以评估在PD-L1高表达人群中双免疫疗效是否优于单免疫。结果显示,两组的OS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帕博利珠单抗+伊匹木单抗未带来显著的生存延长,中位OS为21.4 vs 21.9个月(HR 1.08,P=0.74)。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同样无差异(中位PFS为8.2 vs 8.4个月,HR 1.06,P=0.72)。KEYNOTE-598研究的OS结果袁冬梅教授认为,虽然该研究结果为阴性,略微令人disappointing,但是对于PD-L1高表达人群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帕博利珠单抗单药,而免疫治疗其他方面的更多探索有待开展。▎“TO BE CONTINUED ”:纳武利尤单抗拿下胸膜间皮瘤二/三线,未来可期CONFIRM III期研究(PS01.11)纳入了既往接受过>一线治疗失败的复发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 vs 安慰剂进行治疗,两组入组患者为221例和111例,其中超过50%患者入组接受治疗的线数为3(纳武利尤单抗为56%,安慰剂为59%)。CONFIRM研究设计图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PFS(3.0 vs 1.8个月,HR 0.61,P<0.001)。此外,纳武利尤单抗也显著延长了中位OS(9.2 vs 6.6个月,HR 0.72,P=0.02),达到了PFS和OS两个主要研究终点。CONFIRM研究PFS结果基于CONFIRM研究和CheckMate-743研究的双成功,袁冬梅教授提到,纳武利尤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分别在胸膜间皮瘤的后线和一线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丰富了预后较差的胸膜间皮瘤诊疗方案,复发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我们仍在等待更多亮眼的数据公布。小细胞肺癌:PD-L1单抗闪烁,新药不绝▎两款PD-L1单抗更新数据,为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增添色彩IMpower133研究(OA11.06)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既往结果显示,该方案取得了优于传统化疗的OS。本次WCLC更新了其后续维持治疗阶段的疗效数据,两组分别有77%(阿替利珠单抗+化疗组)和81%(化疗组)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IMpower133研究设计图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化疗组患者在维持治疗时开始计算的中位OS达到12.5个月,优于化疗组的8.4个月(HR 0.59)。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免疫联合组的从入组开始计算中位OS为15.7个月。同样,在PFS方面,免疫联合组也取得了优效性。阿替利珠单抗组自维持治疗时开始计算的中位PFS为2.6个月,化疗组为1.8个月(HR 0.64);从入组后计算的中位PFS为5.5 vs 4.5个月。IMpower133研究OS结果这意味着,SCLC患者接受一线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以得到更长的PFS和OS。另外,WCLC上CASPIAN研究(P48.03)更新了患者疾病复发的最新数据。该研究既往数据显示,度伐利尤单抗+化疗一线治疗可以为广泛期SCLC患者带来OS获益。无论转移病灶分为是否仅限胸部或胸外转移,度伐利尤单抗+化疗组的OS和ORR都优于化疗组。更重要的是,度伐利尤单抗+化疗组患者出现肺、肝和骨新病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CASPIAN研究中不同治疗组患者肿瘤转移的发生率另外,CASPIAN研究中对药代动力学的分析发现(P48.21),药物的剂量暴露以及患者体重,与度伐利尤单抗的疗效无关,提示1500mg可作为固定剂量治疗。▎新型免疫药物AMG 757亮相,DCR达37%AMG 757是一款靶向DLL3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而DLL3(Delta样配体3)在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BiTE在血液肿瘤中更为多见,在NSCLC中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可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AMG 757作用机制图在AMG 757的I期研究中,纳入了52例经治的广泛期SCLC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该药治疗。这些患者有44%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有25%在基线存在脑转移,25%既往接受过≥3线治疗。结果显示,≥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23%,其中1例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在疗效方面,ORR为14%,DCR为37%,中位DOR为6.2个月。AMG 757初步疗效结果对于多线耐药的SCLC患者,AMG 757提供了一种新的保底治疗方案,后续大样本的研究结果值得期待。▎Lurbinectedin+化疗后线治疗,ORR达62%Lurbinectedin是一款新型化疗药物,既往单药后线治疗SCLC的数据亮眼,ORR可达到约30%。本次WCLC公布了Lurbinectedin+伊立替康后线治疗SCLC的疗效。结果显示,在21例患者中,总人群的ORR为62%,临床获益率(CBR)为81%,DCR为90%,中位DOR超过6.7个月,中位PFS超过6.2个月。Lurbinectedin+化疗的疗效▎全外显子持续揭秘SCLC遗传倾向SCLC的致癌驱动基因仍不明确,本次大会上公布了一项通过全外显子测序SCL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胚系DNA和肿瘤体系DNA的研究结果,旨在探索SCLC的靶向治疗方案。结果显示,在66.7%的SCLC患者中发现DNA修复通路相关的基因异常,包括ACMG基因等。此外,胚系基因类型与含铂化疗的敏感性有关。SCLC的胚系突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