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是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40%~60%,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是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40%~60%,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在发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与非老年人不同之处,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高血压的诊疗水平。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0岁,通过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若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多在老年期发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称混合型高血压,多由中年高血压延续而来。
目前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已超过5450万人,并且其人数在继续增加,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②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增加趋势,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64~74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是41.9% ;2000~2001年对全国12省市人群的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64~74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8.8%,与1991年相比增加了16.5%。我国庞大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使国家医疗资源以及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地区差别未显现“北高南低”的特点,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接近甚至超过男性,但≥80岁老年人这种性别差异在缩小。
研究报道显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47.4%~74.8%,这是老年高血压的一个显著特征。并且随着年龄增长,ISH逐渐增多,而混合型高血压减少。老年人ISH主要是大动脉粥样硬化使其顺应性降低所致。
研究表明,大动脉顺应性降低35%,可使收缩压升高25mmHg,舒张压下降12mmHg。由于收缩压比舒张压更准确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更应重视ISH的治疗。
老年人ISH患者由于大动脉顺应性降低,心室射血时不能有效缓冲由于主动脉内压力升高而引起的收缩压,同时心室舒张时,无足够的弹性回缩,所以舒张压降低或不变,最终造成脉压升高,这是老年人ISH的另一特征。
脉压反映了血液循环的波动性,是衡量大动脉僵硬程度的可靠指标。脉压升高是老年人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其预测价值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
脉压>65mmHg时,心血管病、脑卒中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脉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发生率增高36%,脑卒中增高11%,总病死率增高16%。
近些年研究表明,<50岁组舒张压仍然是发生心血管事件最强的预测因子;50~59岁舒张压、收缩压和脉压在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相似;而≥60岁老年人脉压是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预测因子,且几乎都伴有收缩压升高。
对老年人而言,脉压和收缩压已经取代了舒张压,成为预测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指标。
随着年龄增长,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压调节功能减退,致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范围明显大于非老年人,尤以女性、收缩压为甚。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进食: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发生率为48.9%,住院老年患者高达78.5%。多发生于早餐后20~80分钟,一般血压下降20~ 40/10~25mmHg,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明显。其机制可能与餐后内脏血液灌注增加、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及餐后交感神经张力不足有关;
②体位:老年高血压患者从蹲位、卧位快速变为坐位、直立位可发生直立性低血压,重者可下降80/30mmHg,而且恢复时间比非老年人长。主要与老年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有关;
③昼夜:一般老年患者高血压昼夜节律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一天内血压可波动40/20mmHg,个别达90/40mmHg,易误为嗜铬细胞瘤;
④季节:1/3老年患者血压呈季节性变化,一年内收缩压可波动(61±36)mmHg,通常是夏季低、冬季高。老年人血压波动范围大,不仅影响了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评价,而且药物选择时需特别谨慎。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高于非老年人(20.4%)。随着病情进展,血压持续升高,造成靶器官损害,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
①与高血压本身有关的并发症:心力衰竭、脑出血、高血压脑病、肾小动脉硬化、肾衰竭、主动脉夹层;
②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冠心病、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肾动脉狭窄、周围血管病。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血压密切相关,收缩压升高10~12mmHg或舒张压升高5~ 6mmHg,脑卒中的危险就增加35%~4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增加20%~25%。与正常血压者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衰发生率高2倍、冠心病发生率高3倍。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又称“诊所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中“白大衣高血压”约占20%,这种现象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更为多见,约42%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是正常的。
老年人血管顺应性下降,紧张等应激反应引起的收缩压反应性升高增大,并且血压波动增大也使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从而更易出现“白大衣现象”。女性ISH的发病率比男性高43%,可能与女性中“白大衣现象”更多见有关。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鉴别“白大衣现象”。
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存在假性高血压(PHT)的问题。有关老年人假性高血压,国内外的报道基本一致,其检出率约为50%。假性高血压是指常规袖带测压法所测得的血压高于通过动脉穿刺而直接测得的血压值。多数学者认为如果袖带测压所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分别高于直接测压所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0mmHg即可诊断为PHT。临床上PHT包括3种不同的情况:
①第1种情况为直接测压完全正常,但袖带测压高于正常,此为单纯PHT;
②第2种情况为直接测压高于正常,但袖带测压更高,PHT的出现并不能排除真正的高血压,此为PHT现象;
③第3种情况为直接测压完全正常,袖带测压亦正常,但后者比前者高10mmHg以上,亦为PHT现象。但我们通常所说的PHT指前两种情况。
老年人假性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有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动脉硬化的程度。如果发现老年人血压的读数高、但无靶器官受累,周围血管触诊时缺乏弹性感,应高度怀疑PHT。其临床意义在于:如果血压正常的老年人存在PHT现象,药物降压治疗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存在PHT现象,则会过高地估计其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并可能导致过度治疗。
经过系统药物治疗而未达标患者中,老年人占68%,提示老年人高血压比非老年人治疗难度大。在老年患者,未达标者占58% ,绝大多数为ISH。联合用药能使收缩压和舒张压达标者分别为60%和90%,表明收缩压控制更难。与舒张压比较,收缩压又是更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人高血压常与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肥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共存。这些疾病相互影响,使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变得复杂。
大多数由靶器官受损引起严重并发症所致。如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肾衰竭而死亡。
参考文献:
[1]Jankowska-Polanska B,Jez K,Swiatoniowska-Lonc N,Polanski J. Influence of frailty syndrome on compliance with therapeutic recommendations by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2021,28(Supplement1):
[2]朱平.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诊疗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08):785-787.
[3]Achmad Wahdi,Wahdi Achmad,Astuti Puji,Puspitosari Dewi Retno,Maisaroh Siti,Pratiwi Tiara Fatma. The Effectiveness of Giving Papaya Fruit (Carica Papaya) Toward Blood Pressure on Elderly Hypertension Patients[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0,519(1):
[4]Han Yun,Saran Rajiv,Erickson Steven R,Hirth Richard A,He Kevin,Balkrishnan Rajesh. Environmental and individual predictors of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geospatial approach.[J]. Research in social & administrative pharmacy : RSAP,2020,16(3):
[5]魏伟,孟超,金贤,方宁远.高龄老年高血压动态血压特点及与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相关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04):711-714+718.
[6]Xiao-Nan Zhang,Chen Qiu,Yu-Zhi Zheng,Xiao-Ying Zang,Yue Zhao. Self-management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Individu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China[J]. 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20,35(3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