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本质上是学科的演化过程。
李天佐
学科发展本质上是学科的演化过程。如同物种的演化一样,影响学科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变化,以及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反作用于生存环境,并对学科发展进一步产生影响。
大环境因素主要是社会层面,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健康需求、社会稳定,以及整体医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公众认知;中环境主要是行业内部的群体意识、主流追求、业态表象、技术更新程度,学科群体成熟度,以及相互支撑关联的紧密度;小环境主要是医院内部学科生存环境,主要是医院、科室文化、麻醉学科的地位(涉及在资源分配、决策依据、政策导向、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麻醉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比价关系)。学科对环境变化的主动反应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学科生存能力和发展是否成熟重要标志。
麻醉学科是现代外科发展的关键学科,其主要的特点为:①使机体能够安全平稳地耐受手术等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性打击;②掌控与维护重要脏器的代谢和功能;③对机体危急状态迅速反应和处理,即麻醉学科是一门直逼生命底线的学科;④兄弟学科对麻醉学科高度依赖,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从服务市场角度看,麻醉学科最大的劣势是缺乏直接吸纳终端客户的能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各地相继成立麻醉科。七十年来,几代人不懈努力,麻醉事业蓬勃发展,麻醉学科日渐壮大,其所取得的成就得到认可和关注。1989年原卫生部12文件颁布以来,,麻醉学科始终按照二级学科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近年来,以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的21号文件为代表的系列国家政策出台,再次使麻醉科获得发展机遇,同时也给麻醉学科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室管理有两条主线,运行管理和学科管理。运行管理主要是维持科室运转和完成指标任务,属于惯性管理。学科管理是着眼于学科建设的主动管理,对科主任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尤其要关注如下方面。
随着麻醉学科的快速发展,麻醉安全性越来越高,麻醉学科的被依赖性越来越强。在不断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国内麻醉学科能力极不平衡,整体服务能力与需求存在很大距离,这也是国家以文件的形式对麻醉学科提出服务能力提升的要求。麻醉学科属于风险高、强度大的学科,对个体单兵作战的能力要求很高,且工作节奏难以自主掌握,这样的学科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随着外科专业的不断细分以及手术室外的需求增长,加上人力资源的紧张,更加剧了麻醉科的压力,给学科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疲于应付,看似业务量持续增加,但学科建设很难进步。因此,必须抓住政策机遇,加快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没有人很难保证安全和质量,很难提高效率,更谈不上构建学科管理体系。
麻醉学科的五大愿景已经明确了学科战略定位,需要结合各医院情况制定阶段目标和实施路径。要想真正提高学科地位,麻醉学科必须在直接推动健康和整体医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不仅仅是被依赖。因此,拓展学科服务边界至关重要。根据患者和其他学科的需求变化,不断提高满足需求的能力,并提升麻醉学科的价值。
建立学科管理体系是从运行管理转向学科管理的第一步,国内许多发展良好的麻醉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没有体系设计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学科管理体系涉及方方面面,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体系化建设就是从宏观角度将学科发展的各方面融为有机整体。构建管理体系是门科学,需要科主任拿出时间和精力学习和研究,单靠经验和感觉是不可能胜任的。建议以麻醉科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抓手,组织力量并按照撰写规划的路径去完成,此过程涵盖了现有体系的评估和不断完善体系建设的过程。
现代科技给学科带来的不仅仅是麻醉技术和手段的进步,也会对临床麻醉行为和服务模式产生影响,尤以网络技术为明显。麻醉学科非常特殊,会诊模式、用药行为、临床决策机制等均与其他学科不同。随着医疗机构质量控制工作的深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势必对传统的临床行为产生影响,对此要有预判。
学科建设涉及服务范畴、人才梯队、医疗质量、组织体系、科研教学、运行模式、团队文化等方面,各家麻醉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学科定位、客观分析生存环境、预判潜在需求、科学构建学科管理体系,将有助于谋求麻醉学科高质量长远发展。
本文来源: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