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寻人“启示”——走近认知症患者

2021-09-21 19:22   华益日盛健康

所有“莫名其妙”的脚下都踩着一个根,叫做“因为”。 作为家人,你愿意耐心研究一下这个“因为”吗?

和朋友聚会,我说一会儿我要去参加一个认知症主题展。

朋友一脸疑惑地问我:“什么展?”

我又慢慢重复了一遍:“认知症。”

认知症是什么?

我没有想到这个概念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么陌生。但一切又是情理之中。如果不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又如何会知道“认知症”这三个字的含义呢。我只好笑笑说:“就是俗话说的老年痴呆。”

这样的解释粗浅又笼统,实在不准确。

认知症,又称:失智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是指由于脑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症候群】,是病人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持久的、全面的智能减退。“痴呆”真正原因是“认知障碍”,由于“痴呆”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国内外已更名为“认知症”。

坐标:成都市青羊区顺城大街,FL集享空间。

根据工作人员告诉我的参观路线,我开始了我的“启示”。

40811632222610390

戴上眼罩,走进塑料搭建起来的迷宫,视野瞬间变窄。我在哪里?怎么还走不出去?出口呢?又走错了……

不得不说这个设计带来的压迫感很能激发出体验者的同理心。这一刻,你就是一位视力模糊思维不清的老人,急切想要找到出口却又屡次失败。惶恐、焦虑,以至于愤怒。

鳞次栉比的高楼之间,纵横交错的马路中央,你就这样无助地徘徊着,一遍遍问自己:我的家在哪里?

55771632222656932

《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也就是大约每分钟就有一名老人走失。

展览厅的一角堆满了乱七八糟的纸箱子。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沉浸式体验的一种设计。有的认知症患者对旧物有不可割舍的情感,或者对其他物品有不可控制的囤积欲望。这种“囤积症”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因为患者严重缺乏安全感。

4691632222683727

多年前一位朋友跟我八卦说,他隔壁老两口离婚了。原因是老太太无法忍受老头儿每天捡垃圾回家。老太太逢人就抱怨:“几百万的房子,硬是被他变成垃圾库!”

捡垃圾(纸箱为主)的癖好实在无法理喻对不对?

认知症主题展正试图在“无法理喻”的铜墙铁壁上锯开一条缝,透出一线光,告诉大家:所有“莫名其妙”的脚下都踩着一个根,叫做“因为”。

作为家人,你愿意耐心研究一下这个“因为”吗?

如果你愿意,就能有迹可循,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你愿意,就能够意识到囤积背后的心理因素是深深的不安,从而有的放矢,从各个方面给与患者安全感;如果你愿意,就明白,“他们”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更多的关爱。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对认知症有足够的了解。

放映厅播放的是认知症相关的短视频。

一位老奶奶患了认知症,她对两个小朋友说她很难过,因为经常忘记事情。小男孩天真地说:这有什么,我每次开了电视就忘记遥控器放在哪里,有时候找一天都找不到!老奶奶哈哈大笑起来。

无忌的童言,最真诚的安慰剂。

是啊,忘记事情又有什么大不了呢?谁还不会忘记点儿什么呢?

老奶奶说,我要努力生活!

老奶奶还说:未来还长着呢!

95591632222711685

寻人“启示”留言区。

我想写给我过世的奶奶。

你生前老怀疑自己的衣服被谁偷了,那时候我总说,不可能,家里又没有来小偷!如果可以,我想温柔地对你说:“被偷了啊?啷个办?没得事,要不然我们一起把衣柜重新清理一下?万一又跑出来呢?”然后再给你一个拥抱。

逝者已矣,遗憾终究是遗憾。

76821632222735328

走出展厅,室外阳光和煦,身上暖暖的,心里也是。有这样的展览,就会有路过的行人驻足,好奇,进来体验。哦,原来认知症是这么回事啊。哪怕只是管中窥到的豹纹。至少有豹。真好!

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属于认知症的一种)。截止2019年,我国有超过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患者(AD),是全球AD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占世界AD患者总人口的1/4,而这个数字还在随人口老龄化攀升。

愿我们以爱心为针,责任为线,将家庭,社区,社会有序缝合,编织出一张温暖的网。希望所有认知症患者都能被理解、被包容、被善待。

你愿意成为“我们”的一员吗?

部分图片来源:FL集享空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认知症,患者,阿尔茨海默病,AD,老人,走失,寻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