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制定的《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正式发布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制定的《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1 (后文简称“指南”) 正式发布;该指南是在2019版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新,以进一步帮助临床医师对DKD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早期防治DKD,改善DKD患者的预后。
新版指南涵盖了DKD的定义、筛查、诊断、分期、评估及防治,具有以下特点: (1) 重视早期筛查; (2) 强调规范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3) 注重新型抗高血糖药物在DKD治疗中的作用; (4) 强调“诊断-分期-评估-防治”的一体化诊疗模式; (5) 制定诊疗流程图,突出临床实用性。
DKD 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主要表现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UACR) ≥30 mg/g 和 (或)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eGFR)<60 ml·min-1· (1.73 m2) -1,且持续超过3个月。
● 推荐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 (T1DM) 患者及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在确诊时就应进行UACR 检测和eGFR评估以早期发现DKD,以后每年应至少筛查1次。
●
(1) 尿白蛋白: 推荐采用随机尿测定UACR反映尿白蛋白排泄情况。
(2) eGFR: 推荐≥18岁成人采用酶法检测血肌酐的CKD 流行病学合作研究 (CKD-EPI) 公式计算eGFR。使用该公式计算的eGFR< 60 ml·min-1· (1.73 m2) -1时, 可称为eGFR下降。
●DKD的诊断
DKD通常是根据UACR升高和 (或) 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CKD而做出的临床诊断。
●DKD的临床分期
《指南》强调,在确诊DKD后,应根据GFR及尿白蛋白水平进一步判断CKD分期,同时评估DKD进展风险及明确复查频率 (表1)。建议DKD的诊断应包括病因、GFR分期和UACR分级。
《指南》指出,DKD的防治应强调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体化综合管理。对于尚未发生DKD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危险因素的管理。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等。
● DKD的血糖控制
▶ 血糖控制目标
《指南》推荐HbA1c联合自我血糖监测 (SMBG) 和持续葡萄糖监测 (CGM) 作为DKD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评估方式;在制定DKD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时,应根据年龄、糖尿病病程、预期寿命、合并症、并发症、低血糖风险等,制定个体化控制目标(图1):
● 降糖药物的选择
▶《指南》指出,T2DM合并DKD的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优先考虑具有肾脏获益证据的药物,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心、肾功能情况,并根据eGFR调整药物剂量。确诊DKD的T2DM患者,无论血糖是否达标,若eGFR≥ 45 ml·min-1· (1.73 m2)-1,均推荐使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SGLT2i) 以延缓DKD进展 (图2)。而对于无法使用SGLT2i或使用后血糖仍不达标的T2DM患者,推荐使用具有延缓DKD进展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GLP-1RA)。
参考文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