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学术——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下简称呼吸慢病)大国,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就有近1亿成年人患病,因此呼吸慢病防治任务艰巨。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中心,在其中肩负着重要任务。《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指导思想中提到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呼吸慢病防治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肺功能检查仪等设备,作好基层专业人员培训,着力提升基层呼吸慢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呼吸慢病的防治管理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为高危人群和确诊患者提供全程管理,是呼吸慢病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全程管理中,根据分级诊疗原则,基层医疗机构应主要提供筛查、药物维持治疗、随访、肺功能康复等服务。
目前基层呼吸慢病防治存在许多难点。首先,基层医生缺乏专科培训,基层医疗机构肺功能仪器配备不足、基本治疗药物不充分等。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央抗疫国债疾控类项目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包括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肺功能仪器配备、人员培训给予经费支持,并提供督导落实方案,将有效改善基层呼吸慢病的诊疗质量。其次是患者、高风险人群和一般人群对呼吸慢病知晓率低的问题,这导致就医意愿低、肺功能检查普及推广难、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呼吸慢病。因此,有必要由疾控部门联合社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公共宣传教育,在医疗机构内部开展患者教育,简化疾病筛查流程(如善用问卷或采用简易仪器)等。此外,许多地区在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困难,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家慢病管理政策支持,特别是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后向下转诊,需要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责任分工明确,体系建设清晰。
期待在社会、政府、各级医疗机构、家庭和个人的努力下,共同促进呼吸慢病管理。
王凤燕.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9):目次页.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