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了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白色脂肪细胞,使其显示褐色脂肪样细胞表型的实用性,为使用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对抗肥胖症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机会。
上市信息 · 融资信息 · 医疗突破 · 科研进展
融资信息
驯鹿医疗今日宣布完成1.08亿美元C轮融资,加速公司在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细胞疗法产品管线的全球开发进程。本轮融资由鼎晖百孚领投, 并由建银国际作为主要投资方参与;光大控股、基石资本、信银投资、Plaisance Capital进行跟投,现有股东高瓴创投持续加投。
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驯鹿医疗多款创新细胞疗法的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上市申请和商业化。此外,公司还将利用募集到的资金开拓更广阔的异体通用与实体瘤治疗细胞产品管线,拓展核心产品的全球合作,进一步丰富现有产品管线。
驯鹿医疗CEO兼CMO汪文博士表示:“非常感谢新老股东的信任。驯鹿医疗的临床开发能力、创新研发能力、CMC开发能力及公司发展潜力获得国内外顶尖投资人的认可,这让我们深感荣幸和责任。新药的创新使命重大,驯鹿经过四年快速且扎实的发展,已形成细胞治疗平台和生物大分子药物平台协同开发的双轮驱动发展态势。目前我们的全人源靶向BCMA的CAR-T候选产品(CT103A)的关键临床试验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商业化厂房已完成建设且验证工作已接近尾声;全球第一款全人源靶向CD19/CD22双靶点CAR-T候选产品两项IND申请已获批,注册临床已在有序推进;全球第一款全人源、双表位靶向CD5的CAR-T候选产品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现处于pre-IND阶段。”
“以上三款创新产品的临床开发标志着驯鹿医疗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在浆细胞、B细胞和T细胞恶性肿瘤的全覆盖。不仅如此,公司核心产品CT103A的临床开发还在向前线治疗、联合用药、适应症拓展、海外布局四个维度推进,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递交两项细胞治疗的IND申请。目前,公司抗体平台的一批全人源单抗产品正在IND enabling阶段,2022年将会有产品申报IND,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本轮融资将帮助我们进一步推进产品管线的开发与创新,强化我们在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战略定位和扩大产品优势。驯鹿团队将继续以创新开拓的精神和强劲的执行力,实现公司‘让创新疗法成为治愈患者的支柱疗法’的使命。”
由元生创投领投,创新工场、博远资本、招商证券投资、光大控股等跟投,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推进先期开发的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和支持管线系统化布局。
基因编辑技术为生物医药的发展带来了远超想象的革新,在全球范围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基因编辑药物作用于人类的遗传密码,具有高度可编程特性和平台化特征。瑞风生物是该领域具有全球视野的研发领先型企业,2019年成立于广州,致力于为病人提供真正治愈性的药物选择,其创始团队由基因编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和连续创业者组成。瑞风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研发管线已经从包括全球受累人群最广泛的地中海贫血在内的单基因遗传病扩展至常见类型的重大疾病,拥有近7000平方米的研发场地和中试车间。瑞风生物也发展了数字化基因药物创新平台,融合了基因大数据与生物信息、机器学习和下游验证系统等多层次技术能力,与传统药物平台相比具有跨界创新的强大实力,具备基因编辑疗法领域的独角兽潜质。
2021年9月,宜明(北京)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宜明细胞)正式宣布完成B轮近两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毅达资本、IDG资本联合投资,现有股东聚明创投、华盖资本、同创伟业、中关村启航投资、方富资本等继续加持。此次融资距宜明细胞完成上一轮融资仅半年多的时间,充分显示了机构投资者对宜明细胞在基因治疗CDMO领域当前成绩的极大肯定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
本次融资将进一步提升宜明细胞在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CDMO领域的领先地位,加速推进公司国内外商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市场推广,持续推进载体技术和工艺的开发与创新,在已经完成的200L无血清悬浮制备基础上,加速500L、2000L产能的落地,全方位提高GMP级AAV、质粒、慢病毒、腺病毒等产品的产能,加速国内外CGT新药的开发、上市进程。
医疗进展
科研进展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哥本哈根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17位国际公认的科学家、临床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carbohydrate-insulin model: a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obesity pandemic(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肥胖大流行的生理学视角)的文章。
“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主张:暴饮暴食不会导致肥胖;变胖的过程会导致暴饮暴食。当前肥胖流行是由于激素对食物质量变化的反应:特别是高血糖负荷的食物,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新陈代谢。
总的来说,文章作者指出了“能量平衡模型”的根本缺陷,认为“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肥胖和体重增加,也为更有效、更持久的体重管理策略指明了道路:应当更加关注吃什么,而不是吃多少。
2020年8月,Science 杂志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发表了哈佛医学院曾玉华团队一项题为:CRISPR-engineered human brown-like adipocytes prevent diet-induced obesity and ameliorate metabolic syndrome in mice 的研究成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