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如何做科普(六)-- 完结篇

2021
09/16

+
分享
评论
陈郑礼
A-
A+

今天说一下如何改善阅读体验。


  今天是我的《医生如何做科普》系列讲座的最后一篇,还是说具体的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一共分为三个大部分,之前我向大家介绍了前面两点 -- 如何减少读者的脑力消耗以及如何增加读者的知识获得。

今天说一下如何改善阅读体验。
这一讲的内容,更像是一节作文课。让读者读起来舒服的技巧,在各种文字表达的作品里,都是相通的。
 

 
????  吸引人的标题
题目就像人的外表,初次见面,非常重要。标题不吸引人,内容再精彩也没机会。

可以使用提问式的标题,更适合传播。
比如:受伤后该如何急救?有了疤痕怎么办?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所以我们看现在比较火的知乎,标题都是一个问题。
 
这里有一个小经验,就是要避免“矫枉过正”
不能为了吸引人,故意把标题取的很惊悚。比如什么“做错这一步,你可能会留一条命”啥的。


有些一惊一乍的标题,也许在传播的时候可以增加一点影响力,但是后面把这篇文章作为工具来应用的时候,会很奇怪。


比如我早年写了一篇关于抗生素耐药的文章,叫做《抗生素VS耐药性,你知道的可能都是错的!》,说的是很多人都因为怕耐药而选择不使用抗生素,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这篇文章内容确实很实用,但是当有病人询问我关于耐药性这类专业问题,我要把这篇文章发给对方的时候,这样的名字就显得不够正式了,这会让读者质疑你的专业能力。
 
????  合理使用比喻、类比
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知道,要用比喻的手法来让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说,打比方的写作手法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容方式,就像中国功夫里面的扎马步,是最基本的招式,人人都会,但是要用得好、用得自然、用得出神入化,并不容易。

 

举例子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且准确的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
比如我们烧伤科很多病人都需要植皮,植皮手术前要做清创手术,医生就经常会和患者解释说:“只有土壤肥沃的土地才能种出庄稼,石头上是长不出东西的。所以我们做清创手术,就像在把土壤上的石头搬掉,土壤肥沃了,庄稼才能生长。同样的道理,只有创面基底干净了,血供丰富了,植皮才能成活。”这样描述,病人就理解为什么要做清创手术了。
 


有一个技巧是要使用读者能接受的比喻。
举生活中能见到的例子,越是生活中感触深的例子,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我实习的时候,麻醉科的老师问我:“深静脉会穿吗?走形熟不熟悉啊?”我回答她说:“熟悉得就像儿时放学回家的路!”这就是个比喻,让对方很形象地了解你想表达什么。人人都曾经儿时放学回家过,所以不会弄错你的意思。


这里再说一个反例。
一位骨科医生的科普里,举了一个例子来描述脚踝扭伤。
“脚踝扭伤就像车轮上的螺丝松了。车尽管可以继续开,但是不稳定,时间久了还会损伤车轴。脚踝扭伤如果不固定,尽管不影响走路,但是会损害身体。”


这个比喻很形象,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晃荡晃荡的车轮,但还是不够完美。
因为车轮的结构一般人是不太懂的,特别是女性读者。车轮的螺丝松了,会怎么样,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也很少有人真正看到过。

这个比喻可以改成鞋子坏了,走路的时候,脚更容易受伤,这样的比喻更加容易被记住和理解。
 


????  风趣幽默
幽默和比喻是一对孪生兄弟。
有趣的描述给大脑产生愉悦感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读下去。
所以好的老师都是很幽默的,可以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持续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遗憾的是:幽默是一种天赋,通过后天的学习,很难掌握。
如果实在不行,可以用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动图,这个平时要注意收集。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开玩笑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嘲讽或者有争议的言论。
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现在一些相声小品都没有以前那么好笑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今的舆论氛围,我们不能随便嘲讽别人。宗教、性别、长幼、职业、甚至爱好等等,都要考虑到。

比如陈佩斯的经典小品——卖羊肉串、吃面,放到今天再演,那就是不尊重少数民族,以及不尊重农民工兄弟。


文章发布在公众平台上,虽然可能并没有很多人看到,但是任何人都有可能看到你写的东西,所以最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麻烦。周星驰可以说他自己像条狗,但是你不能说他像条狗。
 
????  避免“写作者陷阱”
“写作者陷阱”指的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来进行写作,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作者自己觉得讲得很通透,很详细,其实读者无法理解,且读起来生涩难懂。或者读者根本就不想读下去,只有作者自己对作品孤芳自赏,反复玩味。
这是很危险的。


这就像有些公司的下属,会很反感领导开会。因为领导说的是领导自己关心的问题:公司的发展、业绩要求、风险控制;下属关心的是自己的工作量和收入。对于下属来说,领导说的都是在发泄情绪、释放焦虑而已,当然不会爱听啦。
 
我们来看一下,我写的一篇小科普——《烫伤后的应急处理》。
 


如果让一位医生写,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要冲多久,且需要用流动的水冲”。
这就有可能会陷入“写作者陷阱”,因为读者的想法可能并非如此。
作为老百姓来说,第一个疑惑是:伤口能不能直接对着水冲?会不会感染?
第二个问题是用冰敷可以不可以?
 
所以,我们平时也要经常问问读者们,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是哪些?读了文章以后觉得有什么问题?自己也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读者读了我的上一句,下一句他会想知道什么呢?


避免“写作者陷阱”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 从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按读者的思维流阐述问题。从“我想写什么”变成“对方想听什么”,把自己的身份从“老师”变成“服务员”。
 
在互联网上做科普,一定要放低姿态、心态要平。哪怕是学术界的泰山北斗,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不接地气,一样没办法让大家喜闻乐见。
 
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式每个短句最好能独立成文。
大家想想,自己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是怎么读的呢?
大部分人都是跳着读的吧。先匆匆扫两眼,读个大概意思,如果内容感兴趣的话,就再细读,如果觉得感觉不好,看不太懂,就不看了。
 
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使用长句,或者比较复杂的句子。能分成两句写的,就不要并在一起,尽可能让人在跳着读的时候,也能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
 
???? 写完再修改一遍
前文说到:读者大脑带宽有限。同样,作者的大脑带宽也有限。 
作者写作的时候,一般只能思考内容,很难同时兼顾表达方式。因此, 写完必须重新修改一遍,以便于梳理文字。
 
如果不这么做,仅仅是根据脑子里的想法,记录下来自己的思路。那么这样的表达几乎就是一场灾难,常常是主语不明确,形容词重复,絮絮叨叨,句子结构混乱等等,就像在记录一个酒鬼的胡话。


???? 语气要平和
先提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从今以后,你的余生只能喝一种饮料,你会选什么呢?
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白开水吧,尽管白开水什么味道也没有,但它是最自然的一种饮料。

文字表达也是一样的道理。
华丽的文字、哗众取宠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读者很提神,但是提神过后,不一定是喜欢和佩服。

医生不是带货主播、不是脱口秀演员,医学科普不能以博人眼球为主要目的。医学科普可以有梗,但更需要干货。无论什么时候,内容都是第一位的, 如果希望你的文章在很多年以后还能拿出来用,那最好用朴实无华的表达方式来叙述。
 

 
具体的技巧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抗生素,医生,科普,植皮,耐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