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病例分享:脾脏表皮样囊肿

2021-09-15 14:28

脾脏表皮样囊肿并非真性肿瘤,是脾脏组织的瘤样囊性病变,属真性脾囊肿中的一种。

病例分享:脾脏表皮样囊肿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许敬华

患者,女性,29岁,主诉:腹胀2年余,无其他不适。一般查体:神志清,精神可,无发热,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行超声检查示:脾脏形态失常,回声分布均匀,脾内见97x75mm等回声团,边界清,内见分隔回声(图1),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2)。CT检查提示:脾内囊性包块伴部分囊壁钙化(图3)。后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脾脏表皮样囊肿伴局灶性钙化(图4)。

 

1 脾内等回声团块,内见分隔回声

2  脾脏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3 CT提示脾脏囊性包块伴部分囊壁钙化

4  病理结果:脾脏表皮样囊肿伴局灶钙化


脾脏表皮样囊肿并非真性肿瘤,是脾脏组织的瘤样囊性病变,属真性脾囊肿中的一种。脾囊肿较为少见,各年龄均可发生。根据病因脾囊肿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寄生虫性脾囊肿以中青年多见,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以青少年多见。非寄生虫性囊肿又可分为假性和真性囊肿,其中假性囊肿约占非寄生虫囊肿的80%,多为单房性,常有外伤、手术史,可形成巨大囊肿,囊内壁无内衬上皮细胞;真性囊肿少见,与假性囊肿的区别在于,囊壁内衬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根据被覆上皮类型分为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血管淋巴管囊肿等,其中脾表皮样囊肿较为罕见。

较小的脾脏表皮样囊肿可无临床症状,常在超声体检时发现,但囊肿块增大压迫和刺激邻近脏器时,才产生器官受压症状,以左上腹不适或隐痛最多见,有时亦可累及脐周或放射至右肩及左腰背部; 如果压迫胃肠道,可有腹胀或消化不良、便秘等。本例患者仅有腹胀症状,并无其他不适症状。脾脏表皮样囊肿可能是由胚胎时期相邻组织结构表皮细胞包埋后囊性扩张或间皮内陷所致,也可由间皮性囊肿化生而来与皮肤软组织表皮样囊肿内含豆渣样角化物不同,脾表皮样囊肿内容物多为液体,肉眼观为浓稠淡红色至褐色,含胆固醇结晶。

脾脏表皮样囊肿的回声表现取决于瘤内胆固醇角化物的含量和比例,以及有无出血、钙化等。本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在术前并未做出囊性包块的诊断,主要原因是包块内部呈比较均匀等回声或稍低回声,近似于实性占位的声像图特点,而CT根据并不十分均匀的CT值做出了囊性包块的诊断,并且提示了和病理一致的钙化,所以个人感觉超声检查对于钙化的敏感性与CT检查还是有一定差距,就像钼靶检查出的乳腺钙化有些在超声上难以显示一样。今后,面对超声检出的等回声或稍低回声包块,在充分调节CDFI条件的情况下,仍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者,需注意是否有囊性病变的可能。

脾脏表皮样囊肿是一种良性囊肿,预后好,囊肿较小的患者,可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当囊肿直径大于5cm或位于脾门,有明显压迫症状或感染、破裂等并发症时,需行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内外文献报道,脾表皮样囊肿可表现出肿瘤标记物如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的升高,甚至有些囊肿的发现是因为首先发现了肿瘤标记物的增高后才被检出,这些无疑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目前脾脏表皮样囊肿有关的肿瘤血清标记物增高的原因尚无统一认识,猜测可能与感染等继发改变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囊肿,表皮,脾脏,回声,超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超声征象•星芒征
    打开APP 华斌的超声世界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