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薪酬制度
完整的薪酬制度包括(1)薪酬构成、(2)薪酬水平、(3)薪酬结构、(4)基本薪酬决定、(5)绩效薪酬决定、(6)增薪机制、(7)决策机制以及通常需要单独考虑的(8)特殊人才和高管的薪酬。这也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八个问题。
(1)薪酬构成
即薪酬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作为事业单位,公立医院目前实行的是“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工资细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执行国家统一政策和标准 ;绩效工资细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公立医院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科学的薪酬构成是整个薪酬制度的基础,是讨论薪酬问题的总框架。
(2)薪酬水平
体现医务人员收入的一般状况和平均水平。因为涉及外部公平,所以通常会进行专业的薪酬比较。一般情况下,会将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代表市场工资)就同一职位(如心外科主任)做比较 ;在医疗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国家和地区,会将医师与律师、会计等其他专业技术职业比较,或者是将医疗行业与社会平均工资进行比较。合理的薪酬水平是整个薪酬制度的关键,也是医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
(3)薪酬结构
主要指医院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异。薪酬结构反映的是内部公平问题,一般通过专业的职位评价来解决。这种差异目前突出表现在内、外、妇、儿等不同科室,医、护、药、技等不同岗位,以及主任、副主任、主治等不同级别。薪酬结构是典型的医院内部分配问题,一般来说是医院自 己的事。
(4)基本薪酬决定
指的是以岗位为基础( 如工作性质、职责轻重),还是以技能为基础( 如任职资格 、资历工龄 )来确定基本工资。显然,前者更适用于医院中的管理人员,后者更适用于医院中的临床人员。
(5)绩效薪酬决定
指的是将绩效工资与医务人员的实际表现相挂钩,旨在鼓励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部分的难点在于确认什么是绩效、如何计量绩效,这统称为绩效评价。在实际管理中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医务人员很容易 从“多劳多得”变成“多赚多得”。
(6)增薪机制
作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正常运行的保障,主要涉及正常增加的薪级工资、由于岗位变动调整的工资、 适时调整的基本工资标准以及适时调整的津贴补贴标准。
(7)决策机制
包括薪酬决策的主体是谁(政府还是医院?)、决策权如何划分(工资总额和内部分配?)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决策方式(立法决策、行政决策还是协商决策?)等。
(8)个性化设计
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薪酬需要量身定做,强调竞争力 ;对于医院主要领导需要激励与约束并重,短期和长期相结合。
原文刊载:《中国卫生》2018年3期
作者:王丹,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Dan@ruc.edu.cn。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