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因急性心肌梗死住在同一病房,医生告诉您:心梗遗传吗?

2021
09/15

+
分享
评论
心血管王医生
A-
A+

冠心病确实具有遗传趋势。

平时我们在同一个病房,看到父子俩,那肯定是一个照顾一个。可是今天咱们说的这父子俩,竟然都躺在病床上!


 

10天前,于大爷76岁,因急性心肌梗死经支架抢救治疗,后病情逐渐平稳,搬出监护室。照顾于大爷的是他的独子于先生,于先生每天都会来送饭,白天晚上都陪着老爷子,伺候老爷子吃喝拉撒,真是一个孝子。
这爷俩特别像,都不用介绍,看一眼就知道是父子:体态肥胖、远远的脑袋、小小的眼睛、都是光头,很有特点。

有一次查房时夸于先生每天陪着老爷子,真是孝顺。于先生说老爷子就自己一个独苗,几十年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就算住院也得陪着老爷子一起吃,他们吃的真不错,每天都有各种肉,还有点心。王医生半开玩笑说于先生可别吃这么多油腻及点心,本身有家族史,还不健康饮食,别哪天也冠心病了,得好好查查三高。
真是不经念叨……
5天前的晚上11:30,值班医生还没有休息,36床的铃声响了,医生赶紧跑到以为是于大爷不舒服。谁知道是于先生心前区疼痛,值班医生做了份心电图,并没有发现什么特殊表现,测量血压140/80,于是就决定观察几分钟看,可是于先生心前区疼痛越来越重,并大汗,值班医生决定再复查一份心电图,如果没有异常就赶紧去做CT。结果第二份心电图提示T波高尖,急性心肌梗死表现。
立即通知家里人,没耽误一分钟,家属来的很快,对于急诊签字也比较熟悉,一切抢救过程都非常及时。这真可以说开通血管最快的一个病例了!从疼痛到开通血管不到50分钟。

于先生因为抢救及时,病情稳定,很快就搬到普通病房,和于大爷住在一起,一个36床,一个37床。
老爷子还内疚的说:“建国,把你害了,累的也心梗了,听说还是我遗传给你的。”
于先生:“爷爷,您可别这么说,我的生命是您给的,没有您,我都来不到世间。”(这里的人称呼别人的时候以自己孩子的口吻,比如自己的父亲是孩子的爷爷,就称爷爷。自己的母亲是孩子的奶奶,自己也称奶奶。)

心血管王医生的解释:
冠心病确实具有遗传趋势,也就是父母得过冠心病,尤其是50岁前患过急性心肌梗死的人,那么孩子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就比较大。在临床总能遇到一家好几个人都放支架的情况。王医生的一个朋友自己放过三次支架,自己的六个兄弟姐妹,一个脑梗死偏瘫,一个搭桥,其余四个都放支架了。
遗传一方面是血液里面带的,也就是基因,也就是娘胎里带来的,我们没法改变,就像于先生说的,没有父亲哪里来的他。
但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生活在一起的人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非常接近,甚至几乎一样。

如果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照样会导致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聚集在一个家庭发生。
我们从出生就和父母在一起,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作息习惯、烟酒习惯等等都受父母的影响,也是这个时期我们为成年后的生活方式打下了基础。
就像于先生几十年和于大爷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吃的基本一模一样,都爱吃油腻、油盐较重、各种点心,这些都是不健康饮食,那自然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所以心肌梗死不但是基因遗传,而且和我们的生活习惯遗传也有密切关系。

基因是无法改变的,但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是可以主动改变的。尤其是要从小养成健康饮食、坚持运动、远离烟酒、规律作息等等这样的健康生活方式,这样才能远离冠心病,远离心肌梗死!
于大爷和于先生同吃同住几十载,如今同时因急性心肌梗死住在同一病房,也算是几世修来的缘分。
但,我们更希望我们做一对健康父子!
如果您不能把健康的基因传给孩子,那就从小给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心肌梗死,冠心病,心梗,支架,基因,父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