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学探索奖”名单揭晓:50位学者共获1.5亿奖金!最年轻者仅32岁,女性获奖人数创新高

2021
09/15

+
分享
评论
学术头条
A-
A+

他们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 300 万元奖金,用途可自由支配。

9 月 13 日,第三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 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 8 位女性科学家。他们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 300 万元奖金,用途可自由支配。


与过往两届 100 人获奖名单相比,本届面孔更为多元,既有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得者,也有多人从未获过任何知名奖项;性别分布变化明显,女性获奖人 8 位创三年之最;年轻化趋势明显,35 岁及以下获奖人 7 位,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 32 岁,1988 年出生;分布更为广泛,50 位获奖人来自 13 个城市,苏州、太原、长沙等非一线城市有人上榜。



“科学探索奖”于 2018 年设立,三年来共评选出 150 位获奖人。作为科学家主导的公益项目,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三大宗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科学技术的自立自强,关键是靠年轻人,‘科学探索奖’做了非常好的工作,我们要持续扶持年轻的科技人才创新,为国家做出更多新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科学探索奖”顾问委员会主席徐匡迪点评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施一公表示,“‘科学探索奖’所关注的,就是青年科学家的工作是否在本领域代表世界最前沿,支持他们做其他人想做但做不出、不敢做,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研究。‘科学探索奖’为青年科学家冲顶科学高峰提供物质补给、也提供精神鼓励和价值认同。”


女科学家人数新高、88 小鲜肉获奖,岁探索奖愈发多元


针对本届获奖名单,“科学探索奖”秘书处介绍,今年最大的特色,就是获奖人较去年更为“多元化”,这也印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人才创新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

尽管“科学探索奖”的评审“英雄不问出处”,今年 50 名获奖人中既有各项国家级重要奖项的获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没有获得过其他知名奖项,但他们依然展现出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的实力:50 名获奖人中有 94% 拥有教授或同级职称,33 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年纪轻者和女性胜出。今年 35 岁及以下获奖人共有 7 位,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 32 岁。按照这一态势,预计奖项很快有望迎来第一位“90后”科学家。女性获奖人数量则达到 8 位,为三年来最多,一系列支持女性科研工作者发展的政策正在取得效果

今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奖者来自 13 个城市的 33 家不同机构,地域和机构分布都更广泛,其中 16 家机构首次有人获奖,也有获奖人来自苏州、太原、长沙等城市,这正是全国范围内创新格局不断优化,各地大学与研究机构实力进一步提升的写照。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首届“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周欣对此表示:“奖项‘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地对多地区、多机构的奖励,体现出中国科技事业‘百花齐放’的发展。”

此外,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学术交流不断“升温”。今年“科学探索奖”在港澳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共有 69 人申报,申报人数创出新高,覆盖机构和领域也更加全面,最终三人“榜上有名”。


往届获奖人崭露头角,战疫、飞天各显神通


周欣于 2019 年获得首届“科学探索奖”,随之在 2020 年度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疫情期间,他和团队在全球首次实现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肺功能损伤无创评估,为他们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也是现有临床影像技术的重要补充。

另一位与他同获去年中国科学院仅有的两位“年度创新人物”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以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证明“量子优越性”的陆朝阳,同样是首届“科学探索奖”获奖人。

越来越多的“科学探索奖”得主,正在自己坚持探索的领域收获成果:浙江大学教授李铁风,今年 3 月以“万米深海操控软体机器人”登上《自然》杂志封面;国科大教授魏勇在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中担任首席科学家助理;在清华 110 周年校庆,清华大学教授朱听被点名表扬其自由探索精神……

三年来,从集成电路到先进制造,从脑科学到生物育种,从空天科技到深地深海,越来越多的获奖人们从好奇心出发、充分展现出年轻一代思维解放、勇于开拓的宝贵品质,更多获奖人紧跟国家需求,矢志不渝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他们通过病毒检测、药物研发成果为战疫贡献,也在污染防治、高速磁浮、高端医疗装备等方面为民生提供科学助力。

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正是“科学探索奖”三年一贯坚持的宗旨,青年科学家因此备受鼓舞。2020 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清华大学教授鲁巍表示:“奖项在申请及评奖过程中,鼓励申请人依据自己的学术判断,自由大胆地提出研究课题,不受学科领域及前期准备等常规限制,这是非常可贵的信任与莫大的鼓励。”李铁风也表示:“探索奖传递出的精神,就是鼓励我们心无旁羁地去做基础性、有挑战的研究。”

顶级科学家、“科学探索奖”奖项的一众发起人们也表示,这些优秀的获奖人代表着奖项的“含金量”,期待他们做出“写在教科书上的工作”。

“‘科学探索奖’的设立深具前瞻性,通过持续投入,支持中国基础研究发展的迫切需求。”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科学探索奖”发起人饶毅说,“回顾这三年,奖项评选出一批成果丰硕、潜力可期的获奖人,支持他们探索、探索、再探索,对中国、对世界做出有益的贡献。”

“独行快,众行远。”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邬贺铨看来,奖项覆盖了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 9 大领域,具有最广泛的“科学光谱”,“这些杰出的青年获奖人彼此交流、实现合作、激发创新,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也有利于为重大难题的突破寻找新的路径。”

正如邬贺铨所说,“科学探索奖”也在三年间,持续为青年科学家搭建高水平、跨学科互动交流平台。“科学探索奖”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青年科学家 50²”论坛、探索营、思享汇等多种形式,不同领域获奖人从相识到相知,洞见互通有无,思想相互碰撞,新的跨学科合作也在应运而生。


全球 800 多位院士参与,潘建伟:奖项声誉快速积累


作为中国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科学探索奖”始终秉承“科学家说了算”的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得到科学界、教育界等多方的热忱参与和支持。

据“科学探索奖”项目负责人介绍,在今年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有超过 800 位各国院士及 20 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2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和 2020 年相比有很大增幅。

“这说明奖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它的信誉和声望正在快速累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潘建伟表示,“奖项三年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严肃、认真的评审过程。众多资深科学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反复权衡,做了细致的工作。”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金力也认为:“‘科学探索奖’像它所支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一样充满了创新和活力,它奖励未来、奖励潜力、支持勇闯科学研究无人区的理念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为了保证评审的客观公正,“科学探索奖”在评审规则上持续优化。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钱颖一介绍说:“比如今年评审中进一步增加了评委和小同行专家数量,每个细分领域的小同行专家不少于 7 人,回避关系设置得也更为严格,在除师生、亲属、项目、商业合作、同单位、提名、推荐等利益关系之外,论文合作也被纳入回避范畴。监督委员会认为,评审符合规则、客观公正。”

“科学探索奖”采用企业投入、公益运作的方式,是腾讯践行社会可持续价值创新、回馈社会的重要探索之一。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表示,腾讯会长期保持对“科学探索奖”的投入,助力国家基础研究的长远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科学家,奖金,名单,科技,青年,机构,创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