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老伯剧烈胸痛伴罕见巨大室间隔穿孔以及室壁瘤形成,开展ECMO辅助手术获成功
所幸,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在“救命神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辅助循环下完成了巨大室间隔穿孔修补加室壁瘤切除术。近日,盛老伯精神抖擞、气色良好,顺利康复出院了。
7月的某一天,老伯因突发剧烈胸痛伴心衰被紧急送医,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徐根兴接诊后,意识到病情的危重,紧急为患者安排相关必要的检查。检查结果明确:患者发生了大面积急性心梗,而且同时合并出现巨大室间隔穿孔以及巨大室壁瘤形成,同时具有两种急性并发症,病情危重。
如果不进行手术,患者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但在当时心肌严重水肿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患者依旧有高达60%以上的死亡率。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以科主任薛松为首的医护团队决定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增加患者心肌血供,同时应用ECMO技术来进行心脏辅助支持,保证全身重要脏器的血液供给。待患者顺利度过急性心肌梗塞期后再为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这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机会。
很快,救治团队就先后为患者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ECMO设备。治疗20天后,患者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但就在准备安排手术时,患者因凝血系统严重受损,已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征象,这会引发患者全身脏器衰竭和全身性出血倾向,非常凶险。救治团队一面给患者补充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一面积极做好各项预案,全力以赴挽救患者生命。
8月26日,这台高难度的室间隔穿孔修补加室壁瘤切除术正式开始。薛松主刀,徐根兴和申达甫两位医师密切配合,麻醉科主任医师陈杰负责麻醉。术中经室壁瘤切口探查,发现一个近5厘米的巨大室间隔穿孔。薛松带领团队先以牛心包补片仔细缝补室间隔缺损,再用“三明治”法缝补室壁瘤,手术用时3个小时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心功能当即得到明显改善,顺利撤除ECMO设备。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