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精神分裂症并非“心理病”重症患者手术治疗更具有优势

2021-09-14 16:50   颅脑神经医学

精神分裂症并不是“心理”疾病,其原因是不明的大脑功能性紊乱疾病,精神分裂会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精神分裂症并不是“心理”疾病,其原因是不明的大脑功能性紊乱疾病,精神分裂会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精神分裂症有持续反复发作特点,会对“脑神经”产生一定的损伤,使神经细胞膜发生不可逆改变,从而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这让神经细胞从功能性改变转化为器质性改变。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时间越久,“脑功能”就会随之衰退,多数患者表现为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交能力和创造性劳动能力的丧失。

首发精神病可导致多达1%的脑容量损失和高达3%的皮质灰质损失。当首发精神病得不到治疗时,大约10到12cc的脑组织可能会受到永久性破坏。这也可以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常提示「脑室扩大」;那些损失的脑组织表现为空洞的、由液体填充的空间,看上去相比于正常人更大。

更大的脑容量损失也会带来不良后果。如果未经治疗的精神疾病反复发作,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更高剂量的抗精神疾病药物,或需要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才能让病情稳定下来。而高剂量药物的副作用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会引起运动障碍,如锥体外系症状(EPS)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代谢综合征以及其他令人痛苦的副作用。

精神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人脑的神经核团通过分泌神经递质,来调节与控制正常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是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脑内相关神经核团通过分泌多巴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来调节控制人类的精神活动。

2、精神疾病是脑功能性疾病,它与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中央隔区、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额束等)的神经递质异常分泌、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研究证实,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是精神疾病发病的重要基础。

3、精神疾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致病相关因素有出生缺陷、先天遗传、个性特征、体质因素及社会环境刺激因素等。

手术治疗精神病是药物的补充手段

一旦确诊了精神病,患者就要开始服用抗精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轻、中型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尚好,经过系统治疗有望临床治愈;对于重型疾病,则需要长期服药,但治疗效果仍然很差。对于患病5年以上,口服3种以上结构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正规、系统治疗,住院总时间超过半年以上;仍然难以有效控制顽固性临床症状,无明显器质性脑损害;或者患者本人拒绝服药;或者患者出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不能继续服药。在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可以选择手术治疗,阻断神经毒性,早日回归社会。

手术机制在于大脑边缘系统中情感环路的神经核团或与中枢间的传导出现异常,从而引发精神症状,手术通过对杏仁核、扣带回、伏隔核等神经核团进行调控,来平衡患者脑内神经系统传递平衡,消除精神障碍。该手术仅需在头部取1~3cm的小切口即可完成,同时在DTI成像技术应用到脑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定位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神经纤维可视化,并不会致残、致傻,安全性和有效性极高。

根据我们对1500例精神病人术后调查,手术后近期有效率占约95%,10年有效率占约85%。术后多数患者恢复正常生活,部分人参加了工作和结婚生子。

总之,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临床治疗途径之一。家属大可不必疑虑重重,手术可以让顽固性精神症状消除,也可以使抗精神病药量减少。这两者的平衡点,让家属们找到了“临床治愈”的希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药物,手术,精神分裂症,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