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首都核心区坚决不能成为“看病中心”

2021
09/14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分级分类分区统筹规划。


整理:高路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健康县域传媒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制定并印发《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 (2020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图片来源:北京市卫健委官网


《规划》共分为四章,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所)、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监督所等医疗部门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公共卫生设施作出规划,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均衡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分级分类分区统筹规划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是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城市。“十三五”以来,首都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和实有床位数分别为6.27张和5.81张,低于全国6.3张的平均水平,但核心区每千人实有床位数较高,为13.9张,明显高于外围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凸显。

 

针对此情况,《规划》指出,首都核心区坚决不能成为“看病中心”,要疏解非首都功能,核心区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满足区域内居民健康需要和中央党政军机关运行和政务活动需要。其次,城市副中心的重点在于健全体系、补充功能和资源短板,为副中心及北三县等地区提供高质量综合医疗服务保障。

 

昌平、海淀(五环外区域)、大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区,以及朝阳、怀柔等重点承接国际交往、国际会展活动的区,除了满足辖区内服务需要外,还要为全国和区域的疑难重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大力发展医学科研,促进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为医药健康企业提供临床试验服务。

 

《规划》明确提出,有序推进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央属医疗机构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南部、西部、“回天”地区等市域内资源薄弱地区疏解,严控疏解项目床位和建筑规模,完成口腔医院迁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朝阳医院东院等重大疏解项目,压缩这些医疗机构现址床位规模。

 

推进分级诊疗

优化体系结构


 

全市三甲医院中超过80%布局在中心城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才队伍和技术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

 

《规划》强调,要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优化纵向医疗联合体,完善专科横向联合体,强化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带动提升,实现基层首诊、合理分流患者;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建设,每个街道(乡镇)设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2个社区配备1个站点,农村地区按照“一村一室(站)”原则,补齐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分钟步行可达基本全覆盖;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将预检分诊、筛查哨点、计划免疫(应急接种)、隔离观察病房等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范畴,由各区政府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提升农村地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除此之外,《规划》对于医疗卫生体系结构也作出了要求,例如在通州宋庄镇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建设首儿所通州院区和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提升儿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城市北部的昌平、南部的大兴分别设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院区和安定医院新院区,优化精神专科资源配置;根据本市居民疾病谱变化,适度增加肿瘤、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专科资源,提升此类服务资源配置等。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对于现阶段“智慧医疗”等新技术应用不足、“互联网+”健康医疗亟待扩容提质、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等问题,《规划》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规划》提出建立中医疫病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疫病大数据共享平台,提升科研能力,提高中医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作用,提高中医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昌平未来科学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分别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研究型国际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研究型医院,推进市属医院由“侧重临床”向“临床科研”并重转变,推动首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等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北京科研、人才、临床等资源优势,提升首都医药卫生创新水平。

 

《规划》还指出要健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医疗机构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加强医疗健康领域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5G、医用机器人、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完善北京市互联网医疗“1个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平台+N个互联网医疗子平台+1个互联网医院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模式。

 

此外,对于社会办医,《规划》强调,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并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预留规划空间。核心区域外的其他城区可结合商务区、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综合利用医疗卫生用地或其他可兼容用地,开办社会医疗机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责任编辑(见习):高路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卫生,互联网,基层,资源,床位,医院,服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