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美国学者对五十名美国医学会的审稿人、六十七名医学杂志社的主编,还有二十五名诺贝尔获奖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他的研究结果发现,最常见的导致稿件直接被拒绝的原因
排名第一是
“科研选题及设计”,
占了71%,
而因“结果的解释”被退稿的占14%,因“课题重要性”被退稿的占14.2%。选题决定科研方向。如果选对了题,事半功倍;如果选错了方向,事倍功半。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讲讲,做为临床护士,我们如何找到护理科研选题。
我们临床护士选题的时候,从哪里找灵感?总结为六个方面:
在上述六个方面里,最常见的是从临床实践当中找问题。
平时工作时,我们与患者接触最多,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完成各种各样的护理操作、身处护理程序中。那么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尝试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比如某个用来评估患者的量表不好用,怎么个不好用呢?比如是费时、条目描述不清楚、还是评不出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费时?是量表自身问题,还是使用量表的过程出了问题?为什么评不出来?如果是量表自身存在问题,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个量表做改进,查找相关文献,有没有更合适科室患者的量表;如果有,并且是中文版,可以直接应用量表、做效果验证的研究,如果没有中文版,可以做个量变汉化的研究。遇到不顺手的环节,也就是正在工作中头脑里冒出“哎?不对劲?不应该这样?”的念头,但具体应该怎样我们可能没办法当下就醒悟,需要查找资料。其实这是流程优化的问题。在医疗活动中,我们可以考虑护士参与的环节还有哪些可以优化?涉及到其他部门,还可以考虑多学科合作解决。然后我们就需要进一步问自己,这种工作方法或程序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关键环节是什么?如何优化?那么以上这些疑问,都是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护理科研选题的灵感。
实际上,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临床处处是“选题”一点也不夸张。
文末我们会系统教大家如何实现此种方法。
文献研究一是为选题提供信息和灵感;二是研究课题的复制。
重点关注
“尚未阐明”“还不明确”
等类似表达,以及推荐等级较低的证据,这些就是突破口。同上,重点关注
“尚未阐明”“还不明确”
等类似表达。这篇《妇科肿瘤患者化疗相关认知功能受损研究进展》[1],文段里划线部分说“目前尚缺乏有关妇科肿瘤患者细胞因子的纵向随访研究”、“缺乏长期幸存患者的随访研究”,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尝试去做这些研究,当然,我们得考虑为什么缺乏这类研究?是研究可行性不高?还是研究过程复杂、难度大?也有可能是之前缺乏可用的研究工具或技术。综述只是我们研究选题的起点,通过阅读综述,我们能够更快速更全面地划出选题参考范围,而具体如何提问,还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原始研究文献。这就说到阅读文献的第二个目的——
进行研究课题的复制,
分为准确复制、近似复制、同时复制、系统复制。从循证医学角度看,任何一个单一研究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质量的证据需要多项同质性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所以在研究结果尚不成熟的阶段,一些
高质量的重复研究
是很有开展价值的。1)使用
“移花接木”
的方法,将其他学科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移植过来。2)使用
“偷梁换柱”
的方法,改变研究对象、施加因素、观察指标三要素中任意一个,形成新课题。研究热点比如去年疫情期间,新冠肺炎一度成为热点。但想产出好的文章,不仅要有能抓住热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做研究的严谨。
举例说明(收录于北大核心和CSCD的研究):
这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2],其实以往已经有大量关于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但在这次特殊时期下,结合热点进行调查,意义非比寻常,整篇文章架构清晰,数据图表详略得当,值得借鉴学习。
在讨论部分,作者提出该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果我们也正好有这个条件和资源,那么也可以做一个类似的调查研究,正如上述第二点文献研究里提到的课题复制。
除上述3种方法外,学术会议、同行交流、护理理论也是我们在做护理科研很好的选题来源。
一是从下往上走,也就是基于临床现象提出研究问题→以科学视角审核问题→查阅有关文献→找到切入点;二是从上往下找,阅读前人研究或者当下热点研究→发现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设计自己的研究。其实,整个护理科研的选题过程包括寻找选题思路、转化研究问题、检索文献、提出研究假设。基于此,一定要多去尝试,不要等到科研任务下来了,再去查资料、干这个看那个,一定要在平时就开始,
从看完这篇文章就开始,建立自己的选题题库,每篇文献都站在作者角度从选题开始分析。直到有一天,灵光乍现不是梦!文思泉涌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