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痛批:医药不需要“代表”,主要针对医疗乱象
昨日,我国八大党报之一的经济日报在时评版发布《医药不需要“代表”》一文,同步引发了许多官媒转发。
原文很短,但越短,每个字的分量就越重:
整篇评论,展示出对医疗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指出医药代表是——给医生回扣,推动医生开高价药,腐蚀医疗行业,推高医疗成本,加重患者负担的“罪魁祸首”。
一竿子打死有失偏颇,在今日,医药代表所发挥的专业价值仍旧不可替代,此前我们专门写过《医药代表是否会消失》的文章。(点击蓝色标题回顾)。
但站在反腐角度,尤其是站在民生角度,作者本意是想表明:靠着钻空子发展起来的医药代表最终只能“消失”。它针对的不是医药代表这一群体,而是整个医疗乱象。
这篇报道所释放的信号,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反思:
1、大众眼中医药代表群体名声越来越差
此文发布后一度登上某平台热点,小编翻阅底下近5000条评论,几乎呈现一边倒趋势。
医药代表本身是个中性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曾充当我国医疗系统培训和知识更新的桥梁,对长期封闭的中国医疗行业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但它却演变成了营销环节中的腐败代名词。这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药厂竞争加剧,医药代表素质迅速恶化等现实因素有关,到如今竟是再难回归正道。
药代名声的恶化,每一个从业者以及背后的药企都应该反思,尤其是还认为只要能够打通医院关系就能担任医药代表的朋友,你还记得自身定位是代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的专业人员吗?
2、呼声越大,反腐力度就会越大
医药营销领域的腐败,不止涉及医药代表,还有背后的药企,还有受贿方。国家反腐,也正是实现了从政策到行动,从药企到医疗机构,从大集采到小措施的全面围堵。
就在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指出行贿受贿一起查。
这种趋势,相信每一个医药人都有体感。集采、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医药代表备案制实施、77家药企穿透式查账……哪一项医药人不熟悉?
而最近,集采扩围到胰岛素、医疗器械、IDV,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每一步都是在加速推动三医联动改革。
3、从月薪堪比华为到被淘汰:职业化是出路
据红星资本局案例报道,沈阳的杨林作为资深医药代表,此前就职于中国中药旗下的销售公司久安医药。30年前他入行时,月薪可“类比华为”。但就在去年年底,杨林先是被降薪75%,随后又被公司以“业绩不过关”为由辞退。
在医改组合拳层层递进的当下,许多药企“优化员工结构”“员工自动离职”等情况层出不穷,代表曾经的好日子也已到头。
短期来看,医药代表这个职业还不会消失,但不符合行业和职业要求的人,尤其不合规的代表,注定会被淘汰。
未来,随着医改推进,医药代表这个职业会越来越专业,进入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对代表而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已是当务之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