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讯|新冠疫苗有了第二代?
1、新冠疫苗有了第二代?疫苗研发专班权威回应
在刚刚闭幕的服贸会上,第二代新冠疫苗亮相。
为什么要研发第二代新冠疫苗?是不是现在的一代疫苗不管用了?二代新冠疫苗什么时候能上市?现在走到哪一步了?
9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对这些问题作出权威回应。
一代疫苗还管用吗?
郑忠伟认为,有效与否应以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为证,他表示:我国的新冠灭活疫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较大规模人群的接种,在国内也已经接种20亿剂次,有很多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中国的新冠疫苗均对预防感染有一定效果;对感染后的再传播有明确效果,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
郑忠伟强调:“即便是在病毒变异株,特别是德尔塔株,广泛流行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无论是北京还是广州的上一轮疫情的防控中,疫苗接种效果均有目共睹。钟南山院士团队针对广东疫情(感染毒株主要为德尔塔株)进行的研究表明,两剂疫苗接种后,对中症的保护效果达到了70%,对重症的保护效果达到了100%。
为什么需要二代疫苗?
“尽管新冠病毒的变异到目前为止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异,我们仍需要未雨绸缪。”郑忠伟表示,有了准备,即使将来万一病毒发生了严重变异,完全逃脱目前生产的疫苗的预防作用,也能够迅速研发并规模化生产新的疫苗,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日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最新研究表明,随着新冠病毒的德尔塔变异株占据主导地位,美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性从之前的91%一直下降到66%。
这一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也使得广谱、多价的二代疫苗研发迫在眉睫。
除了在疫苗研发上的早着手,相关审评审批制度也在进行积极部署。
郑忠伟介绍,我国有关机构也已经开展了针对变异株疫苗审评审批指导原则的制定工作,为审评审批做了一些基础性安排。
进展如何?
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各疫苗研发单位从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有变异株出现以来,就已经在开展针对各种变异株疫苗研发的一系列工作。
郑忠伟介绍,一是我国的疫苗研发单位已经开展了伽马株和德尔塔株的灭活疫苗研究,目前临床前的研究已经完成了,部分单位已经向药品审评中心提交了临床试验的申报资料。二是开展了针对不同变异株的广谱或多价重组蛋白疫苗的研究,部分单位也已经向药品审评中心滚动提交临床试验的申报资料。三是开展了针对贝塔株、德尔塔株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发工作,部分单位也已经完成了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验,正在准备申报临床试验。
2、康希诺疫苗加强针可将抗体滴度提升 78 倍
康希诺生物 9 月 7 日发布消息称,一项最新研究表明,2 剂灭活疫苗接种后以腺病毒载体疫苗克威莎作为加强针,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优于灭活疫苗针。论文 9 月 6 日发布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未经同行评审。研究纳入了 300 名 18-59 岁健康成年人,以康希诺疫苗作为加强针的被试,最后一次接种 14 天后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s)升高约 78 倍。若第三针用灭活疫苗进行加强,中和抗体水平仅提升约 15.2 倍。研究还探索了以序贯接种的方式进行基础免疫:接种一针灭活新冠疫苗后再接种一针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抗体水平可增加至少 25.7 倍;若第二针接种灭活疫苗,抗体水平可增加 6.2 倍。
3、用植物病毒制作不用冷藏的新冠疫苗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研究团队利用来自植物和细菌的病毒,制成无需冷藏运输的新冠疫苗。研究人员培养了球形纳米颗粒形式的豇豆花叶病毒(cowpea mosaic virus)和噬菌体,并将新冠病毒 S 刺突蛋白的片段附着在它们的表面,组装成类似新冠病毒的“成品”。它们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但不具有传染性。研究人员称该疫苗不仅制备简单、经济,并且性质稳定,无需冷藏储存和运输。此外,研究人员发现该疫苗产生的抗体也对 SARS 病毒具备中和效力,这或许能够帮助学者制备针对广泛新冠病毒的疫苗。相关论文 9 月 7 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4、葛兰素史克新冠治疗药在日本提交上市申请
日本放送协会消息,英国大型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日前宣布,已经向日本厚生劳动省递交新药“sotrovimab”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申请。该药在海外进行的临床试验中,已被证实可有效降低79%的住院或死亡风险。此外,使用细胞进行的实验显示,该药对德尔塔毒株等变异病毒同样具有效果。
5、9 月 7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19 例,均为境外输入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9 月 7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9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云南 9 例,上海 6 例,广东 4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1 例(均为境外输入)。截至 9 月 7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5 083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据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9 月 7 日 16:53(北京时间 9 月 7 日 22:53),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355 094 例,新增死亡病例 5499 例:其中英国新增确诊病例 40 801 例,新增死亡病例 45 例;印度新增确诊病例 31 222 例,新增死亡病例 290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221 134 742 例,累计死亡病例 4 574 089 例。
来源丨科技日报、康希诺生物CanSinoBIO、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UCSD
编辑丨生物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