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流行病学
黑色素瘤流行病学
1. 黑色素瘤好发于白种人,白种人主要为皮肤黑色素瘤;
2. 中国黑色素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黑色素瘤人群中以肢端型为主,其次为黏膜型。
3.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中有25.9%为BRAF突变型,具有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常发生于较年轻的患者,发生部位多为间歇性暴露在阳光下的皮肤。黑色素瘤中BRAF V600突变的发生率高,其中V600E (80%) 、V600K (15%)、V600R/M/D/G (5%)。
图1. 2020年全球黑色素瘤发病及死亡情况
图片1引自: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185 countries
黑色素瘤BRAF检测的重要性
1. BRAF突变与黑色素瘤预后相关:BRAF是黑色素瘤的驱动基因,BRAF突变型患者与野生型患者相比,前者具有更差的总生存期;BRAF突变对从原发肿瘤到远处转移的时间没有影响,但一旦发生转移,其与更差的预后相关。
2. BRAF突变与黑色素瘤治疗相关:根据NCCN指南,对于存在V600突变的转移的或者无法手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BRAF联合MEK抑制剂是一线靶向用药。且BRAF抑制剂联合MEK 抑制剂也可用于 BRAF V600突变的黑色素瘤三期患者的辅助治疗。
3. BRAF分子检测适应证:(1)临床Ⅲ期(含)以上肿瘤;(2)对于可切除的Ⅰ、Ⅱ期病变,结合我国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0版)的建议,亦可进行检测。
BRAF突变检测需注意的问题及操作规范
1. 检测时机:确诊黑色素瘤后即刻进行BRAF检测,有利于临床更好的管理病人。
2. 由于肿瘤异质性的存在,当有一个或多个转移灶时,应当对1个原发灶及多个转移灶同时进行BRAF检测。
3. 对于临床初步判断无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活检一般建议完整切除,不建议穿刺活检或局部切除。但某些特殊解剖区域、病灶面积过大或已有远处转移需要确诊的,可行局部切除活检。
4.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评估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手段。肿瘤厚度>1.0mm推荐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病灶厚度为0.8-1.0mm的可结合临床考虑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5. 送检标本处理:标本需完整送检,手术外科医生做好标记切缘,离体30分钟内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液固定,固定时间活检标本6-12h,手术标本12-48h。
6. 由病理科制作蜡块及切片并进行质量控制,必要时进行肿瘤富集。
BRAF突变常用检测方法
1. 免疫组化法(IHC):IHC仅能检测V600E突变,阳性结果足以指导有症状或快速进展的患者使用靶向治疗。同时也鼓励使用分子检测方法进行二次确认;IHC也可用于肿瘤细胞少而无法进行基因水平检测的病例。
2. ARMS-PCR法:该方法普及度高,能对V600已知突变(点突变、短的插入和缺失)进行检测。报告周期短、灵敏度高、费用低。
3. Sanger测序法:可检测V600突变及部分罕见突变。报告周期长、灵敏度低、通量低。
4. 二代测序技术:可广泛检测多种突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高通量。报告周期长、费用高。
图2.BRAF检测方法比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