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营 高路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著名的“两山”理论最早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提出,该县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打造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今年6月入选了“202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
近日,安吉县的“健康大脑”也火出圈子。为了一探究竟,《健康县域传媒》记者带着对“健康大脑”的诸多疑问,专访浙江省安吉县卫健局副局长谢彦峰。
“健康大脑”是浙江安吉智慧医疗信息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安吉县城市大脑底座基础之上创建的区域健康数据资源中心,实现区域内医患、技术、医共体之间的互联互通,让患者就医更便捷、医生看病更智能、监督管理更高效。
《健康县域传媒》:“健康大脑”是何时启动,创建初衷有哪些?
谢彦峰:“健康大脑”是安吉县于2020年6月启动的智慧医疗项目。安吉县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过去几年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
仍然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医疗机构业务系统众多,存在重复建设、分散建设;“信息烟囱”、“数据孤岛”普遍存在,数据标准质量低、术语代码类标准不健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困难、数据利用度低等,因此建立标准统一、数据集中的区域“健康大脑”十分必要。谢彦峰:
“健康大脑”汇聚了县域医疗卫生领域相关的海量数据,
以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资源库为基层,
通过数据标准化治理形成的区域健康数据资源中心。它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域链、中台等技术,实现区域内的数据高效互通以及业务的协同统一,满足管理决策、临床医疗、健康管理、预警分析、科学研究等各领域的数据信息深度利用需求。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
让区域内医疗服务“碎片化”转变成“一体化”,
从而
让患者就医更便捷、医生看病更智能、监督管理更高效,初步实现智治卫健 。谢彦峰:
安吉县“健康大脑”已收集区域医疗数据4亿条、公卫数据0.2亿条,建立了49万份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现已初步实现区域内、医共体间以及医患间互联互通,具备了多跨应用的医疗数据支撑能力。《健康县域传媒》:自“健康大脑”上线以来利用率怎么样?
谢彦峰:
安吉智慧医疗项目通过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统一架构,实施“161”建设路径,以推进“健康大脑+医疗健康服务”场景落地应用,现覆盖县域三个医共体、妇保院、民营医疗机构等全县2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已产出220条指标项,赋能医疗卫生领域50多个系统和10多个跨部门应用场景。谢彦峰:
在创建初期,我们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综合来说它们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
医疗卫生系统的相关单位、业务系统繁多,且分别由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数据标准不一,要想在整个县域建立标准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必须将所采集的各业务系统的数据重新清洗,对其进行标准化治理。整体工作量巨大,需要各单位、各系统开发公司等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难度可想而知。二是
数据治理和“健康大脑”需要长期且持续的进行建设,项目团队既要有大数据处理能力,同时也要熟悉与医疗卫生相关的业务,要得到各业务部门的支持与参与,共同提高数字化认识,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三是
项目建设需要资金支持,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果资金不足就会出现后继无力的情况。《健康县域传媒》:期间,“健康大脑”建设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支持?
谢彦峰:
“健康大脑”的成功创建离不开政策、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一是
经济复苏政策的支持。我们紧紧抓住新冠疫情后有利的经济复苏政策,通过申请智慧城市国家专项债项目,争取到智慧医疗项目的建设资金共计1.08亿元。二是
县域城市大脑底座的支持。充分利用县大数据局的政务云资源和城市大脑技术,
以城市大脑云平台为底座,搭建卫健系统的“健康大脑”。三是
规模型专业信息公司的支持。通过合作平台强大的大数据处理能力,为“健康大脑”的建设保驾护航。四是
项目团队通力合作的支持。项目启动后,安吉县卫健局、大数据局、数字资产经营公司以及各医共体通力合作。
成立了工作专班,每1-2周就会召开一次项目例会,
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8个多月,在多方共同的不懈努力下,现已通过安吉县智慧医疗一期项目的验收,初步展现了安吉“健康大脑”的成效,赋能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县域传媒》: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是多久,系统架构如何建立?
谢彦峰:“健康大脑”的建设周期为3年,分为三期进行建设。我们在安吉县
城市大脑底座的基础上,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迭代升级,
通过区域数据中台及业务中台的“双中台”+云架构的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和业务数据全面上云,
以此构建安吉县医疗卫生数字化体系和县域“健康大脑”。以统一的云技术架构及标准化管理,实现业务带动数据,数据反哺业务,统筹区域数据资源建设;以构建标准统一、融合开放、有机对接、授权分管、安全可靠的区域数据资源中心为基础,打造全新的县域健康云化服务体系,
为区域互联互通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医疗业务协同,从而提升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为打造共同富裕安吉数智健康样板夯实基础。
谢彦峰:
安吉“健康大脑”的
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
整体统筹推进。通过整体规划,实现县域建设架构统一,分期、分批提升推进,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现象。二是
“健康大脑”多场景赋能。通过“健康大脑”赋能卫生健康服务,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分析研判;赋能区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资源利用率,促进检查检验互认,减少医疗卫生方面支出;赋能医共体健康数据预警分析,进行慢病筛查和早期干预,加强居民健康管理等。三是
挖掘健康数据利用价值。通过“健康大脑”深度挖掘健康数据的利用价值,加强跨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能力,搭建系统应用,实现数字化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自我循环供血和持续发展。《健康县域传媒》:现在已经实现了哪些功能,为患者及医疗机构带去了哪些便利?
谢彦峰:“健康大脑”目前已汇集全域医疗数据、基层公共卫生、体检等数据4亿多条,建立了49万份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
供医疗机构共享调阅。这些数据让医生可以全方位了解患者病情,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放了居民查阅功能,帮助居民实现自我健康档案查询与管理。院前急救业务场景中可实时调阅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呼救精准定位,缩短受理调度时间和出车反应时间;检查一体化平台,实现县乡远程超声、放射医技检查会诊;“暖心热线”智能语音外呼通过智能AI语音呼叫拨打电话减少人工工作量;中医智能医共体实现智能辅助开方和中医处方流转;慢性病实现预警分析和分级管理等功能的应用,给患者及医生带来了极大便利。《健康县域传媒》:安吉县“健康大脑”最终要实现哪些目标?
谢彦峰:
这个项目是以国家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五级乙等测评为目标,力争达到
“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三年巩固提升”。
最终实现加强区域数据治理,促进区域医疗业务协同与监管,完善区域互联互通基础支撑体系等目的。《健康县域传媒》:“健康大脑”如何更进一步智慧化的惠及百姓?
谢彦峰:
安吉县“健康大脑”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区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等目标为导向,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精神为指引,并与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强区域多跨协同,积极推进“健康大脑+医疗健康服务”的场景在基层村、社区落地应用。通过整合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健康县域传媒》:未来,“健康大脑”建设目标有哪些?
谢彦峰:
安吉县“健康大脑”下步将围绕建设、资源整合、跨部门合作等方面加强建设,
具体为以下几点:加强
智慧医院建设,重点是优化就医环节和服务,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加强对区域检查、检验等结果互认机制建设,减少群众在医疗费用上的支出;
加强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区域内大型仪器检查和床位等资源,实现共享;
加强区域医疗依法执业智慧监管,为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疫情防控监测、区域健康预警分析和干预,让卫生健康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
加强与部门间多跨协同能力,为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建设提供高效、均等、可及的智慧健康服务,提高广大群众就医获得感,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安吉数智健康样板。
近年来,他牵头医疗信息化工作,获得国家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测评四甲等级,实施医后付、刷脸就医等“最多跑一次”便民措施;谋划《安吉县智慧(医疗)健康信息化规划暨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方案(2020-2022)》,并纳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获得1.018亿专项债资金支持。推动医共体建设,出台了14个新一轮医共体建设指导性配套文件,统筹推进56项医共体建设任务;做好2019年“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促进项目国际研讨会”保障工作,获得省卫健委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高度评价。负责新冠疫情医用防控物资采购,制定《安吉县新冠肺炎疫情医用防控物资管理办法(试行)》等,建立物资采购和库存发放机制,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