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甜蜜”足疾——糖尿病足
文章转载自:杨医生谈血管健康
50多岁的老李患糖尿病十多年了,由于坚持合理用药、严格控制饮食和坚持适宜的运动,病情一直很平稳,虽然久病多年,却没有出现其他合并症,渐渐的老李已经不在意身上所患的糖尿病君了!生活规律的老李喜欢泡脚,但1周前泡脚时不慎烫伤了脚,起初脚面、脚趾只是红肿,老李也没在意,自己只是抹了点红霉素药膏,以为过几天就好了。可是几天下来,红肿的脚趾不但没好,反而开始发黑了,还时不时蹦出穿心的刺痛,老李坐不住了,赶紧让老伴陪着去医院检查一下,一番检查下来,医生告诉他患了“糖尿病足”,如果不及时治疗,搞不好要截肢的。老李虽然对糖尿病有所了解,但糖尿病足还是头一次听说,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到底是什么病呢?需要怎样治疗呢?老李真想弄明白自己的脚出了什么问题......
想弄明白“糖尿病足”还是简单地从糖尿病说起吧: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体内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说白了,这种“富贵病”就是由于血糖太“甜”而“腻”到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身体不适。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众所周知,即“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但大家对其并发症却知之甚少:
急性并发症——严重代谢紊乱
酮症酸中毒:最常见,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高血糖高渗状态:老年人多见,脱水严重,死亡率高
乳酸酸中毒
低血糖昏迷
感染性并发症
皮肤化脓性感染:疖、痈
真菌感染:足癣、体癣、真菌性阴道炎
女性患者常见肾盂肾炎、膀胱炎
肺结核及肝脓肿也比较常见
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动脉硬化患病率高,发病早,病情进展快
冠心病
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即脑出血及脑梗塞
肾动脉硬化
肢体动脉硬化
2.微血管病变:微血管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直径在100μm以下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网
糖尿病肾病:I型糖尿病最主要死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力进行性下降,直至失明
糖尿病心肌病:心肌广泛或部分性坏死,可诱发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
3.神经系统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神志改变;缺血性脑血管病;痴呆危险性增高
周围神经:最常见,常对称性,下肢较重,进展慢
自主神经病变:瞳孔缩小,排汗异常,胃排空慢,腹泻(饭后或午夜),尿失禁
4.糖尿病足——截肢或致残的主要原因
何为糖尿病足?
经过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简单的说糖尿病足就是血糖升高后出现的“甜蜜的足疾”!
定义: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足是一组足部的综合征,不是单一症状。有以下三个要点:1.糖尿病患者;2.有足部组织营养障碍(溃疡或坏死);3.伴有一定下肢神经或(和)血管病变。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糖尿病足。
病因: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脚足的基本原因,它们共同作用导致肢端缺血,以此为基础,加上感染等一系列诱因,最终造成了“烂脚”,甚至截肢,不但给患者带来难忍的疼痛,而且增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足部神经病变可导致肢端感觉异常,对热、痛等刺激不敏感,甚至无反应,后期出现运动神经受累可出现肌力减弱甚至肌肉萎缩,至使肢体保护功能减退;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毛细血管壁增厚、血粘度增加、血液凝集性增加等一系列改变,至使微循环产生障碍。两者合力导致肢端缺血,至使足部抵御感染和伤口自愈能力下降。
感染是糖尿病患者足坏疽的继发因素。其他诱因如烫伤、皮肤自发性水疱、外伤、动脉血栓、毛囊炎、脚癣、冻伤等,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均可逐渐扩大造成严重的肢端坏死。
分型:神经型、缺血型和神经缺血型(也称混合型)。目前,我国糖尿病足以混合型为主,其次为缺血型,而单纯神经型比较少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