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加码,集采出手,超声刀风口有多大?
▍来源:Eshare医械汇
近日,超声刀手术系统研发生产厂商“安和加利尔”获得康桥资本投资。据了解,安和加利尔是少数在超声刀领域打破进口垄断的民营企业之一,公司主营的超声刀受到临床广泛认可,各项核心性能实验对比中参数表现优异,在国产品牌中市占率领先。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手术需求量增大,超声刀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瞄准超声刀蓝海市场,发展未来可期
超声刀全称为超声切割止血刀,是指将高强度超声通过变幅杆聚焦于刀端,由刀的强烈振动可粉碎如肝、脑等软组织,主要用于生物组织的切割以及血管闭合等操作。
超声刀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目前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头颈外科、泌尿科以及医疗美容等领域,具有术后恢复快、损伤少、出血少、精确度高等优点。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同时我国医疗水平提升,对超声刀的需求不断增加,超声刀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据康基医疗招股书数据显示,超声刀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022百万元增加至2020年的2,008百万元。同时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超声刀渗透率为1.1%,美国则达27.0%,随着渗透率的提升,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市场对于超声刀的需求日益增大,也吸引了资本市场更多力量的加持。
2020年11月,厚凯医疗完成超亿元C轮融资;
2021年3月,圣哲医疗完成1亿元A轮融资;
2021年6月,派尔特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资本加持助力企业竞争力加强,叠加政策支持,国产超声刀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浪潮。
强生“执牛耳”,国产在突围,年增长率达102.1%
全球第一把超声刀由强生生产,后续强生凭借技术先发优势迅速占领全球市场。目前全球超声刀市场主要由强生、美敦力、奥林巴斯等企业把控,其中强生在全球及我国占比均在80%以上,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国企在超声刀领域突围已略有成绩。
从产品注册证来看,目前已有近30家国产企业取得注册证,如华外医疗、武汉半边天、天津厚凯、南昌元合泽众、重庆迈科唯、苏州以诺康、长沙瑞泰等,其中逸思医疗的easyUS超声切割止血刀系统成功入选《2020年度上海市第二批创新产品推荐目录》,赛诺微医疗的高端外科能量产品-SoniCure™ SC100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设备于2020年10月正式获批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从市场规模来看,国产品牌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2百万元增加至2020年的205百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2.1%。外国品牌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010百万元增加至2020年的1,804百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6%。国产替代趋势已逐步呈现,国内超声刀企业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来源:康基医疗招股书
攻克技术难题,集采春风下,国产有望逆袭
虽然从产品注册证和国产市场规模来看,国产超声刀替代已初具雏形,但从技术上来看,国产和进口仍存在明显差距。
目前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超声刀头的材料及工艺。首先在刀头上,超声刀材料为高端钛合金材料,国内高端钛合金产能不足。其次工艺较为复杂,工艺的差距直接影响到超声刀设备的输出频率,进而影响临床切割效果,核心器件包括:高品质换能器、超声发生器等,国内很多企业没有换能器自产能力。
技术差距也导致在集采中议价能力有限。2020年7月1日,福建对超声刀进行带量采购,平均降幅为40.77%。
赛诺威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张金迪表示,(国产)产品品质和强生(这样的外资企业)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它不降价,你也没办法。还是要提升国产(医疗器械的)品质,跟它在一个(质量)水平线上同时你有降价幅度,它才能跟随降价,否则你驱动不了这个市场(的集采)。
虽然目前国产进口技术相差大,在集采中不占优势,但未来随着国产技术提升,差距不断缩小。通过集采,国产凭借更低的生产成本优势,有希望以更低价获得更大集采份额,将有望加速国产替代的节奏。这一逻辑,从各类耗材集采后,国产企业市占率在提升来看,也能得到印证。
目前超声刀耗材已进入广东16省集采,5月19日,广东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共同开展省级药品和耗材超声刀头联盟采购工作的函》。文件内容显示,广东将组建16省联盟,共同开展省级耗材超声刀头带量采购工作。随着超声刀进入更大体量的集采,国产将有望实现放量和“弯道超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